空冷150MW汽轮发电机转子极间连接的应力分析及低周疲劳分析
【摘要】:运用 ANSY5.4软件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分析转子极间连接线的应力,并运用经典计算方法验证有限元方法的准确性;采用经典方法及引进西屋公司 TGS4215程序分析法,计算极间连接线的低周疲劳寿命。ANSY5.4软件有限元分析法及 TGS4215程序分析法快速高效,经典计算方法步骤清晰,且结果都是准确的。
|
|
|
|
1 |
任伟新,夏时行;35CrMo合金钢低周疲劳参数测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1992年02期 |
2 |
范志超
,蒋家羚;16MnR中温环境下应力控制的低周疲劳行为研究(一)[J];压力容器;2002年11期 |
3 |
张嵘峰;胡丰梁;张少雄;;两种低周疲劳计算方法的应用比较[J];船海工程;2008年02期 |
4 |
蔡力勋;陈旭;;用于多轴低周疲劳试验与分析的MTS应用软件研究[J];机械强度;1992年04期 |
5 |
盛光敏,龚士弘,彭侃;高应变低周疲劳的能量分析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6期 |
6 |
赵钦新;夏长江;;水冷振动炉排锅炉锅筒接管的疲劳分析[J];工业锅炉;1993年02期 |
7 |
张以增,李国琛,徐明英,杜明亮,樊卫东;低碳钢的大应变低周疲劳[J];机械强度;1995年04期 |
8 |
张安哥,谢敏;低周疲劳失效寿命估算[J];机械工程材料;1996年01期 |
9 |
叶笃毅,王德俊,平安;低周疲劳中结构钢的宏观与细观变形行为[J];钢铁研究学报;1996年03期 |
10 |
刘元镛,郝瑞漳,石荣;航空用 AF1410 钢的低周疲劳特性及其扩展速率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1 |
洪鹤,孙家仲,陈立佳;镍基高温合金GH4049的高温低周疲劳行为[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2 |
李影,于慧臣,张国栋,李嘉荣,吴学仁;高温下拉伸保载对DD6单晶合金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5年01期 |
13 |
孟令广,黄若;涡轮增压器自循环低周疲劳试验装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08期 |
14 |
丰崇友;王兴国;于海生;佟立丰;刘义虎;;纯钛BT1-0低周疲劳损伤机理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5 |
陈立杰;冮铁强;谢里阳;;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的幂指函数模型[J];机械强度;2006年05期 |
16 |
韩芸;崔维成;黄小平;吴有生;;大型船舶结构的疲劳强度校核方法[J];中国造船;2007年02期 |
17 |
李家锋;;水管锅炉锅筒低周疲劳寿命计算[J];广东电力;2007年09期 |
18 |
孔文涛;;低周疲劳对压力容器的影响[J];甘肃科技;2008年03期 |
19 |
郑凌凌;宋儒将;;转炉余热锅炉运行实践及其改造思路[J];有色设备;2010年04期 |
20 |
党霆;陈成澍;陶佑卿;;常温及低温下奥氏体不锈钢低循环变形行为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