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褪黑素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

秦荣  张珑  熊鹏举  张先斌  刘宁  金健辉  邓磊  
【摘要】:目的观察褪黑素(MEL)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雄性SD大鼠,鼠龄3~4个月,体质量约230~28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MEL治疗组(MEL组),每组24只。采用Feency重物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TBI模型;SHAM组大鼠开骨窗后不用撞针撞击,骨蜡封闭骨窗后直接缝合皮肤;MEL组大鼠在TBI建模后每天进行MEL(10 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计14次。在建模1周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系统评估大鼠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蛋白、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检测发现,在第1天至第5天的定位航行实验中,TBI组、MEL组大鼠逃逸潜伏期较SHAM组延长(P 0.05);与TBI组比较,MEL组大鼠逃逸潜伏期缩短(P 0.05)。第6天空间探索实验发现,TBI组、MEL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较SHAM组减少(P 0.05);MEL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较TBI组增加(P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TBI组、MEL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LR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31±0.06)、(1.98±0.05),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96±0.07)、(2.01±0.06),均较SHAM组升高(P 0.05);MEL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LR4蛋白、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较TBI组下降(P 0.05)。ELISA检测结果发现,TBI组、MEL组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87.65±7.26) pg/mL、(69.36±5.27) pg/mL,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56.21±3.84) pg/mL、(37.56±3.47) pg/mL,IL-6表达水平分别为(146.61±11.31) pg/mL、(97.25±12.79) pg/mL,均较SHAM组升高(P 0.05);MEL组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TNF-α、IL-6表达水平较TBI组下降(P 0.05)。结论大鼠在TBI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MEL能够改善TBI后认知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海马组织中TLR4介导的炎症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陈宝友;侯志勇;王志宏;;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09期
2 章翔,姬西团,费舟,林绿标,赵明,曹锐蜂,王西玲,程光,梁景文;人与大鼠海马血管构筑的观察(英文)[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年03期
3 高伟;贺晓生;梁明;顼红雨;;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年01期
4 刘溪林;周梦良;江晓春;郑兰荣;;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20年10期
5 李建立;尚瑞媛;刘妹女;何金华;蔚冬冬;容俊芳;;氯胺酮对新生大鼠海马区G蛋白偶联受体30表达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年12期
6 张建国;刘阿力;王忠诚;张颖;孟凡刚;;伽玛刀照射正常大鼠海马组织的放射生物学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06期
7 于健;单士强;聂宇;王雷;;局部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8年21期
8 刘静;黄新华;赵燕;孟志鹏;杜瑞;;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后早期褪黑素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年08期
9 王洪南;;针刺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13期
10 白鹏祖;张利亮;张海盛;姚泽宇;;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诱导新生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1年10期
11 张军;许百男;李翀;马晓东;周定标;;丙咪嗪对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内神经元再生的促进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12 杜雪琴;任辉;;多奈哌齐联合康复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3年06期
13 何毅;于婵娟;刘亚华;;老年大鼠海马TLR4通路在胫骨手术导致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03期
14 曹锐峰;章翔;莲尾博;赤须崇;;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06年11期
15 刘颖;张淑珍;朱晓红;沈光宇;刘苏;;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年11期
16 姚星;彭勉;鲁胜强;王焱林;;手术创伤对老龄大鼠海马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17 谭文斐;田阿勇;王俊科;曹学照;马虹;;异氟烷麻醉后低体温对大鼠海马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年10期
18 吴德野;蒋鸿雁;李恒希;吴海鹰;王华伟;于建云;李坪;;单纯性脑震荡对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逢芳;;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灰质体积及认知功能改变[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9年
2 彭伟军;王杨;夏子安;王维浩;许建霞;杨波;;醒脑逐瘀汤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王卫民;肖国民;裘五四;吴建跃;程军;姜启周;徐海松;张眉;方蓉;;血清褪黑素变化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汉;何骏驰;钟建军;张洪荣;张兆斯;刘浏;黄志坚;吴越;蒋理;郭宗铎;徐睿;柴伟娜;霍钢;孙晓川;程崇杰;;尿酸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C];2018年
5 何骏驰;程崇杰;刘汉;钟建军;孙晓川;;贝沙罗汀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换和保持白质完整性改善创伤性脑损伤的长期预后[A];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C];2018年
6 田恒力;陈世文;郭衍;王敢;高文伟;曹合利;居世明;王韧;;基于入院临床特征建立创伤性颅内进展性出血风险评价系统[A];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C];2018年
7 田恒力;陈世文;郭衍;王敢;高文伟;曹合利;居世明;王韧;;基于入院临床特征建立创伤性颅内进展性出血风险评价系统[A];第十四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C];2019年
8 王永红;梁磊;孙杰源;郭敏;杨辉;杨忠平;牛小敏;刘震洋;王向阳;仝海波;;脑池造瘘术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A];第十四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C];2019年
9 张树葆;印素娜;张学广;肖以磊;孙明;朱伟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观察[A];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C];2018年
10 王宁;;创伤性脑损伤:重症监护治疗[A];中国重症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危重病医学全国会议会刊[C];2010年
11 谢彩霞;;创伤性脑损伤肠屏障功能障碍与营养治疗[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2 吴群;闫伟;张建民;;虾青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A];2014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3 杨沛然;马兴燕;郑合心;李阳;杨沛然;崔绪芳;苏帆;;术后应用参附注射液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4 孔晓冬;施福东;;自然杀伤细胞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变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15 衣昕;;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皮质的神经再生情况[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16 杨祖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2月研讨会综合刊[C];2015年
17 衣昕;金国华;秦建兵;成翔;;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皮质内源性神经再生[A];华东六省一市第22届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术年会暨山东解剖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8 王卫民;肖国民;裘五四;吴建跃;程军;姜启周;徐海松;张眉;方蓉;;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褪黑素变化的临床研究初步报告[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9 张宏金;;雌激素与老年病人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20 黄志莲;张旭彤;刘华程;李军;连庆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姚星;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炎症反应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3年
2 孟小童;褪黑素介导人成骨细胞系hFOB 1.19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3 崔璀;褪黑素通过Septin7诱导内质网应激介导成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程永炜;褪黑素对手术病人免疫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徐新;VWF-A2对创伤性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6 时晓东;HIF-1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过表达对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年
7 袁方;SIRT2调控NF-κB去乙酰化修饰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8 李理;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与认知障碍患者注意网络的多模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9 楼丹丹;创伤性脑损伤对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代谢模式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10 占洁;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功能与结构的磁共振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11 罗小平;基于支持向量机的fMRI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识别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12 秦晓静;创伤性脑损伤miRNA和蛋白分子标志物筛选及调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13 周建;MitoQ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14 徐希德;Fos-like抗原1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调控机制[D];苏州大学;2018年
15 何骏驰;贝沙罗汀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16 叶雪飞;丙泊酚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17 肖国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伴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4年
18 周宏珍;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对海马内未成熟神经元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9 吕晓明;依达拉奉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20 卢奕;人羊膜细胞在创伤性脑损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晓倩;17β雌二醇对丙泊酚致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远期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2 刘铮;头部浅低温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马明洋;MALAT1与miRNA-200b调控高浓度褪黑素诱导成骨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4 张燕平;褪黑素对老年女性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5 周群;不同麻醉方法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褪黑素浓度和苏醒期谵妄关系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6 常冰茹;褪黑素、皮质醇与膝骨关节炎症状、关节结构及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7 赵思超;高浓度褪黑素调控Septin4蛋白介导成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8 胡敏;褪黑素在治疗挤压综合征动物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9 张俊成;褪黑素与增生性瘢痕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孙田静;早期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脾脏体积变化的观察性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21年
11 彭云川;水通道蛋白-4和神经元素-3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分布[D];大理大学;2019年
12 尹相杰;PAFR缺失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炎症与脑功能损伤[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13 刘艺琼;Tim-3对小胶质细胞和创伤性脑损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9年
14 李晖;3D SWAN联合3D ASL对急性期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15 余明月;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与激活素A在创伤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16 吴文天;黄体酮与急性脑创伤患者伤情程度和预后相关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17 孙佳桦;改良FOUR评分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18 周帅;阿托伐他汀对脑外伤小鼠模型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19 杨毅;轻度创伤性脑损伤高压氧康复效果评估的多模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20 李鹏;MG53蛋白联合hUC-MSCs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D];郑州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熙熙;非运动员也会得创伤性脑损伤[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记者 孙国根;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或有新突破[N];健康报;2015年
3 高原;创伤性脑损伤困扰驻伊美军[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孙国根;基因修饰或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N];中国医药报;2015年
5 通讯员 孙国根 记者 顾泳;通过基因修饰干预治疗创伤性脑损伤[N];解放日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