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用改性花生壳从废水中吸附Cu(Ⅱ)试验研究

袁杰  娄方丽  何荣芳  
【摘要】:研究了用盐酸改性花生壳并用以从废水中吸附Cu(Ⅱ),考察了Cu(Ⅱ)初始质量浓度、温度、时间等对改性花生壳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等温吸附特性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吸附Cu(Ⅱ)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吸附过程,Cu(Ⅱ)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2.078 6 mg/g(30℃)。改性花生壳可用于从溶液中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施薇;严素定;唐大平;;改性花生壳对Cu~(2+)的吸附[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2年05期
2 金宝丹;陶梅;钮劲涛;;花生壳改性及其对Cu~(2+)的吸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3 王昱月;陈金光;;花生壳及其炭黑对Cu~(2+)的吸附研究[J];食品界;2017年12期
4 陈敬员;唐大平;揭武;严素定;;改性农业废弃物对Cu(Ⅱ)的吸附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年03期
5 周丹丹;吴文卫;赵婧;储刚;梁妮;吴敏;;花生壳和松木屑制备的生物炭对Cu~(2+)的吸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6年03期
6 李强;刘亚纳;李东凯;王辉;谢雨呈;;花生壳活性炭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15年13期
7 刘立;赵美花;张朝升;许莹;蔡彩媛;;花生壳生物炭对Pb~(2+)和Cu~(2+)的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8年17期
8 祝春水;魏涛;陈文宾;余成根;徐国想;朱美红;;花生壳吸附Cu~(2+)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8期
9 晁燕;张玉军;向国强;陈金良;;环氧氯丙烷改性花生壳吸附水中Cu~(2+)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05期
10 李敏;;改性花生壳的制备及其表征[J];江西化工;2012年04期
11 丁绍兰;屈振宇;杨宁贵;郑长乐;;改性花生壳处理模拟制革废水中氨态氮的研究[J];中国皮革;2010年17期
12 雷娟;;改性花生壳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13 赵二劳;白建华;臧雪君;郭青枝;;花生壳吸附Cu(Ⅱ)的工艺条件优化[J];电镀与精饰;2012年05期
14 李杰;李红萍;邢占赢;雒廷亮;刘国际;;改性花生壳对活性黄的吸附性能研究[J];河南化工;2010年16期
15 唐志华;刘军海;;改性花生壳捕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研究[J];粮油加工;2009年07期
16 冯玲玲;俞志敏;卫新来;吴克;;花生壳改性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研究现状[J];环保科技;2015年05期
17 杨道林;高鸿艳;谢建新;;聚乙烯亚胺改性花生壳对刚果红的吸附试验[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晁燕;闫向阳;张玉军;刘泊良;杨喜平;;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鲁秀国;钟璐;党晓芳;鄢培陪;;改性花生壳的制备及其表征[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3 徐建;李亮;甘信宏;粟丰;刘国强;;铁基花生壳生物炭复合功能材料降解水体中泛影酸的研究[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20年
4 晁燕;张玉军;张迎周;许元栋;;花生壳改性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吸附铜、镍离子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王丽丽;李敢;王宽珍;赵舒淇;刘醒醒;张慧佳;王鑫源;李晨;张大帅;张妍;张小朋;史载锋;;偕胺肟吡啶吸附剂对Cu(Ⅱ)的去除研究[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20年
6 赵梅青;马子川;吴银素;;用高锰酸钾改性提高竹炭对Cu~(2+)的吸附能力[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朱启红;夏红霞;;EDTA去除土壤中Cu~(2+)的优化[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怀友;师荣光;赵玉杰;;非连续时空统计条件下土壤中Cu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相关性分析[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朱春香;蒋明星;程家安;吴龙华;;土壤中Cu通过海州香薷向短额负蝗和一种夜蛾幼虫传递[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10 秦玉春;关晓辉;王海涛;鲁敏;;浮游球衣菌对Cu~(2+)的吸附及生物吸附机理初探[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1 任雪梅;谭小丽;杨世通;陈长伦;王祥科;;静态法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放射性核素~(64)Cu(Ⅱ)和磷酸盐在氧化铝上的相互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2 张爱茜;吴海锁;刘伟;韩朔睽;王连生;;酿酒酵母对Cu~(2+)的生物吸附机制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3 蒋艳红;马少健;林美群;;高炉渣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4 叶红;邓仕槐;阳路芳;吴晓莉;朱春兰;;Cu在姜花体内的积累及分布特征研究[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5 刘国光;王莉霞;徐海娟;郑立庆;;高效氯氰菊酯、Cu~(2+)对原生动物群落的毒性试验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6 黄帆;郭正元;徐珍;欧阳彬;;霸螨灵与Cu~(2+)对蝌蚪的毒性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7 吴若菁;陈文萍;张小菲;;模拟酸雨与Cu~(2+)的复合胁迫对马尾松幼苗的影响及其抗性机制[A];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8 逯通;郑立庆;;氢氧化钠改性花生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净化[A];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8年
19 王春龙;刘建国;赵南京;石焕;鲁翠萍;刘立拓;马明俊;章炜;陈东;张玉钧;刘文清;;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水中Cu元素检测[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0 崔丽丽;赵云龙;徐晓倩;秦芬;;水体Cu~(2+)对无齿相手蟹体内Cu~(2+)分布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吕龙;改性磁性壳聚糖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处理水中Pb~(2+)/Cu~(2+)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李蜜;水生植物基生物炭的酸碱性、碱(土)金属浸出性及对Cu(Ⅱ)的吸附效应[D];上海大学;2014年
3 李锋;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海州香薷Cu吸收与耐性分子机理及其cDNA文库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9年
4 刘晓凤;贝壳粉—花生壳生物炭复合PRB介质修复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5 臧运波;重金属Cr(Ⅵ)、Cu(Ⅱ)在类水滑石和皂土上的吸附行为[D];山东大学;2007年
6 龙於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重金属Cu和Zn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刘雁丽;凤丹(Paeonia ostii)对Cu胁迫的响应及其在Cu污染土壤利用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8 类延菊;Cu和Cd对皱纹盘鲍幼鲍的毒性及饲料硒和硫辛酸对其解毒作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王宏宇;Cu基碳材料催化剂研制及其催化降解苯酚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
10 武贝;海州香薷Cu耐性与积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1 曹旖旎;土壤淹水抑制柳树Cu转运的生理生态机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0年
12 张彦;太湖溶解性有机质对Cu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13 韩莉;文昌鱼肝盲囊—卵黄蛋白原的组织定位及Cd和Cu的毒性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4 冯婧微;纳米零价铁及铁(氢)氧化物去除水中Cr(Ⅵ)和Cu~(2+)的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15 王娟;水合Pb(Ⅱ)、Cu(Ⅱ)和Zn(Ⅱ)离子在高岭石(001)晶面的化学吸附[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6 徐勤松;黑藻对水体Cd、Cu、Zn污染的反应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7 陈钰;生物质材料对重金属污染物铜的吸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8 张剑桥;Cu~(2+)强化Fe~(2+)活化过硫酸盐降解苯酚的效能与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9 王丹丹;蚯蚓及蚓粪对植物修复Cu、Zn污染土壤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0 邢正;交叉偶联催化剂Cu(Ⅰ/Ⅱ)Lx设计、应用及反应的绿色化评价[D];江苏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梦坷;以花生壳为碳源异养反硝化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蒋韵秋;改性花生壳炭对电镀废水中镍离子(Ni(Ⅱ))的吸附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3 宋娟娟;农业有机废物吸附废水中Cr(Ⅵ)、Cu~(2+)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周滢;改性花生壳炭对电解锰渣场污染地下水中氨氮的吸附研究[D];重庆大学;2020年
5 张强;改性棉花壳吸附工业废水中Cu(Ⅱ)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9年
6 王凡;改性花生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20年
7 张美薇;凹凸棒对水体中Cu(Ⅱ)的吸附机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8 黄铭珠;矿化垃圾粒径分布与其重金属(Cu~(2+))环境化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9 田薪成;复合改性壳聚糖对水中Cu(Ⅱ)和Cr(Ⅵ)的吸附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10 李昉泽;木薯渣基生物质炭对砖红壤的改良及其对Cu、Cd及抗生素的吸附性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11 刘焕;小分子有机酸对复垦土壤Cu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12 王义;UV/氯高级氧化体系去除Cu(Ⅱ)络合物的效能与机理[D];温州大学;2019年
13 牛丹阳;Cu基双金属MOFs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SCR脱硝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14 杨志峰;基于Cu修饰改性MIL-101的π-络合吸附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15 王韫琪;荧光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光学性能研究及在Cu~(2+)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9年
16 韩丁;不同形貌Fe_3O_4复合高岭土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17 林善春;应用北部湾虾蟹废料处理水体和土壤中Cu(Ⅱ)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年
18 张悦悦;南疆棉秆分段制备活性炭工艺及对Cu~(2+)吸附性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8年
19 李君菲;Cu(Ⅱ)对酸性矿山废水中负载含氧阴离子施氏矿物溶解与相转变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0 方燕;研磨及酸化高岭石的晶体结构及其对Cu~(2+)的表界面作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实习生 邢晓丹 通讯员 杨明永 于吉广;农村废物:那些放错了地方的资源[N];中国特产报;2005年
2 记者 汤桂平;垃圾放哪儿 一验一个准[N];绍兴日报;2019年
3 吴庚秀首席记者 田畅;金和福创造“神话”[N];鞍山日报 ;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