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南海灾害性波浪基本特征研究

王绿卿  夏运强  梁丙臣  王海峰  杨锦凌  
【摘要】:本文基于1991-2016年全球卫星高度计融合数据对南海灾害性波浪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灾害性波浪诱发天气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台风浪"和"非台风浪"。依此主线,对两类波浪在南海不同海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用于定量研究两类波浪强度关系的台风浪权重系数(W),得到了两类波浪在南海相对强弱关系的分布规律,量化研究了南海灾害性波浪的特征。本文以卫星高度计波高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极值分析,得到了南海重现期波浪要素整体分布规律,研究发现W值大小与广义极值曲线类型显著相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王绿卿;夏运强;梁丙臣;王海峰;杨锦凌;;南海灾害性波浪基本特征研究[J];海洋学报;2019年03期
2 郑立松;余锡平;;波浪辐射应力对风暴增水的影响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04期
3 杨干然,陈良圭;妈湾港的波浪特征与台风浪推算[J];热带海洋;1987年01期
4 林雨良,廖康明;台湾海峡波浪研究概况[J];台湾海峡;1983年02期
5 张明亮;张洪兴;李晋;姜恒志;赵楷宾;;考虑植物影响的波浪和波生流迭加条件下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工程;2017年05期
6 吴中;波浪研究中的多分辨方法[J];海洋工程;1999年01期
7 王以谋,范顺庭,王兴德;黄河口“烂泥”波浪特性的分析[J];海洋科学;1995年06期
8 CalvinFrazer;吕笠渔;;波浪之奇妙[J];气象杂志;1936年04期
9 小兀;;波浪——变幻莫测的科学[J];科学之友;1994年12期
10 石永芳;杨永增;吴克俭;尹训强;;1993—2011年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的波浪变化及其原因探究[J];海洋与湖沼;2014年04期
11 祁祥礼;郑向阳;谌业良;;渤海湾中部波浪特征分析[J];水道港口;2018年03期
12 李传庆;许贺;黄珍平;陈霞萍;;不同波浪增阻预报方法对比[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18年03期
13 宫英龙;张亮亮;范飞;;江苏海域波浪分布特征研究[J];水运工程;2014年08期
14 陈阳;李世鹏;傅维贤;;波浪对细长体运动的影响[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1年04期
15 赵云英,马永安,吴吉琨,陈宇春;波浪槽模拟海况检验消油剂的乳化性能[J];海洋环境科学;2004年04期
16 王先华;彭朝晖;李整林;;海面波浪起伏对声传播的影响[J];声学技术;2007年04期
17 柳淑学,滕斌;数值计算域内产生波浪的方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2年04期
18 胡彦开,吴碧君;岚山海区波浪特征及其对海岸的影响[J];海岸工程;1998年04期
19 白辅中;;波浪水质点漂流速度的研究现状[J];海洋工程;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冠棕;沈聖智;方銘川;李子宜;;小型震盪水柱式波浪獵能器之設計、製造與測試[A];第五届海峡两岸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2 廖波;马玉祥;董国海;马小舟;;线性剪切流对波浪调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5年
3 王世澎;秦延龙;孙昭晨;梁书秀;;三维波浪辐射应力对潮流垂向结构影响[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吴非;侯金林;于春洁;;深水桩自由站立分析中的波浪动力响应问题[A];2013年中国海洋工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魏锦芳;方钟圣;;西北太平洋波浪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马昕;赵栋梁;李明明;;降雨对海面粗糙度和波浪成长实验的初步分析[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袁玉杰;刘洪涛;何晓静;朱烽;;海洋结构物波浪动力响应研究[A];2009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陈圣涛;钟兢军;孙鹏;;基于线性波理论的波浪数值模拟[A];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5年
9 傅丹娟;王岗;郑金海;吴善翔;;水深为指数型圆岛周围波浪的俘获机制[A];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5年
10 刘在科;李家钢;雷方辉;;不同波浪观测技术在南海海上油气平台的应用[A];2014年第三届中国海洋工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永芳;波浪输运过程对海温异常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单铁兵;波浪爬升的机理性探索和半潜式平台气隙响应的关键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张孝春;波浪浮标水动力特性及波浪要素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4 张淑芳;海洋上混合层对台风浪响应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郑立松;风暴潮—天文潮—波浪耦合模型及其在杭州湾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6 徐亚男;风暴潮与波浪耦合数值预报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徐尧;南海台风浪与太平洋海浪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
8 刘思;多向不规则波群的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晓爽;波浪对海洋上混合层温度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毕凡;波浪对环流输运影响和涌浪传播耗散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悦战刚;半潜平台波浪爬升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陈思宇;波浪混合对南大洋混合层深度的影响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6年
3 魏建宇;三维波浪在岛礁地形上传播特性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4 王玲文;波浪在三维岛礁地形上的演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5 王彪;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长兴岛海区二维悬沙输运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隋洪波;长江口区波浪分布及其双峰谱型波浪的统计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张坤兰;北太平洋波浪输运和西边界流的季节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张铁成;波浪输运通量剩余量对环流的影响分析[D];宁波大学;2015年
9 张敏;基于新波理论的陡波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储小欢;波浪在浮泥上的衰减及其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谢舜源;不同的波浪状况均可发电[N];广东科技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陈恺;讲坛再现维港波浪治理风云[N];广东科技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孙楠 刘淑乔;19米,海浪波高有了新世界纪录[N];中国气象报;2017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刘泽强 通讯员 任永华;向海洋波浪要电能[N];中国海洋报;2014年
5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徐超 谢舜源;推动广东珠海万山波浪示范区建设[N];广东科技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