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
【摘要】:针对现有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法的欠缺,提出了"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本分类法是一种以相对高度为主,绝对高度为辐的地貌分类法。它首先根据相对高度将地貌基本形态划分为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等,然后再按绝对高度把这些形态再分别划分为低位、中位、高位三种类型。该地貌分类法的优点在于①符合人们对于山地的高、中、低的观念,避免了现有地貌分类法中出现的那种与人们固有观念相冲突的高山不高、低山不低的现象;②统一了地貌基本形态的划分标准,避免了平原、丘陵按相对高度划分,而山地按绝对高度划分的不一致性;③有利于地貌知识的科学普及和地貌的利用。
|
|
|
|
1 |
周春林,景屏;南京城区地貌分类与地貌制图[J];现代城市研究;1997年05期 |
2 |
刘锡清,马道修;1:860万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貌图:板块构造地貌分类例析[J];地理学报;1996年03期 |
3 |
沈永欢;湖南省地貌分类[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3期 |
4 |
高玄彧;;地貌类型混合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2期 |
5 |
西宁幅地貌制图研究组;1:100万西宁幅地貌制图中的地貌分类研究与图例设计[J];地理学报;1984年04期 |
6 |
李钜章;中国地貌基本形态划分的探讨[J];地理研究;1987年02期 |
7 |
沈玉昌;苏时雨;尹泽生;;中国地貌分类、区划与制图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1982年02期 |
8 |
陈燕,齐清文,杨志平,纪翠玲,彭虓,梁雅娟;数学形态学在黄土地貌单元分类学上的应用[J];山地学报;2005年01期 |
9 |
袁建平;余龙师;邓广强;李婷;毕华;赵志忠;;海南岛地貌分区和分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0 |
程言新,张福生,王婉茹,董伯亮,蔡毓;安徽省地貌分区和分类[J];安徽地质;1996年01期 |
11 |
王树昆;于洪军;马龙;姚菁;;东海陆架西北部地貌分类及沉积环境演变研究[J];海岸工程;2006年01期 |
12 |
岳健;杨发相;穆桂金;颜明;蓝利;;关于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若干问题的讨论[J];干旱区研究;2009年04期 |
13 |
周成虎;程维明;钱金凯;李炳元;张百平;;中国陆地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体系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
14 |
裘善文;李风华;;试论地貌分类问题[J];地理科学;1982年04期 |
15 |
岩田修二,陈吉阳;天山布拉特沟的地貌制图(摘要)(英文)[J];冰川冻土;1989年04期 |
16 |
傅命佐,刘乐军,郑彦鹏,刘保华,吴金龙,徐小薇;琉球“沟-弧-盆系”构造地貌:地质地球物理探测与制图[J];科学通报;2004年14期 |
17 |
程维明;柴慧霞;周成虎;陈曦;;新疆地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
18 |
;“新疆地貌资料的数字化集成、更新与共享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J];干旱区地理;2008年02期 |
19 |
张序强;李中怀;宋长青;;馬家沟流域地貌分类及近期地壳运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
20 |
高玄彧;;地貌形态分类的数量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