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高度的浓缩 精妙的平凡——《伊芙林》的多重主题分析

张宏薇  
【摘要】:《伊芙琳》是乔伊斯所著的《都柏林人》中的一篇。它短小精悍 ,高度浓缩了多重深刻的主题思想 :都柏林生活中的“精神麻痹” ,人生的两难处境 ,女性意识的觉醒。窥斑见豹 ,通过《伊芙琳》读者可以感受这位文学艺术大师的高超艺术成就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宏薇;高度的浓缩 精妙的平凡——《伊芙林》的多重主题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2 金光兰;《都柏林人》艺术技巧管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3 高山,朱坤玲;以接受理论试析《伊芙琳》的创作特色[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王晶;;从存在主义角度解析《伊芙琳》的精神瘫痪主题[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傅似逸;《都柏林人》和《呐喊》、《彷徨》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2期
6 姜娜;;《伊芙琳》片段的语篇功能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袁贤铨;论《都柏林人》的象征艺术[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曹菁;;乔伊斯:伊芙琳的心理蓝本[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吕国庆;;论乔伊斯小说中作者与人物的内在间距——以《伊芙琳》为例[J];浙江学刊;2007年02期
10 李子丹;浅谈《都柏林人》的主题和创作技巧[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1 石艳;平凡中见天才——评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12 杨洋;;论《都柏林人》中的“精神顿悟”[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3 章联;;论《都柏林人》的叙事艺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4 李蓝玉;;《都柏林人》的出版:一位艺术家的执著追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5 李开;;从《姐妹》看乔伊斯的小说艺术[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6 李漫萍;寓意隽永的象征——试论乔伊斯短篇小说的象征艺术[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7 张晓霞,侯小青;达菲先生与“瘫痪”主题的内化——对《痛苦的往事》主人公的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8 胡向华;都柏林没有缪斯[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9 郁敏;;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自我流放”意识的萌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5期
20 张宪魁;;向传统告别——试析《都柏林人》的艺术特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月亭;;乔伊斯与印象主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覃琳;;论乔伊斯对“bloody”一词的象征性改写[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刘清荣;;《赫索格》的原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孙建光;;《致诺拉:乔伊斯情书》的文体特征及叙事特征研究[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叶辛;;城市和文学的关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7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侠;;都市书写:现代生存与焦虑的晴雨表(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汉云;;《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语言文体特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10 ;阿毛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春;《尤利西斯》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吴显友;《尤利西斯》的前景化语言特征[D];河南大学;2005年
5 申富英;民族、文化与性别[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巧慧;论《尤利西斯》中的现代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王江;影视化想象:早期电影对乔伊斯实验写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8 郭恋东;论中国现代文坛对“意识流”的接受[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豪;变奏与聚合:乔伊斯《尤利西斯》的美学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韩淑英;《都柏林人》人际意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静;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笔下的城市书写[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2 侯文瑞;《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重塑[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3 王琨;共同的精神危机—论爱德华·P·琼斯《迷失城中》对《都柏林人》的继承与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史红霞;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过渡仪式视角下的解读[D];山西大学;2012年
5 王美娟;《都柏林人》中的艺术手法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6 张璇;《都柏林人》狂欢化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奚立毅;《都柏林人》中的美学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韩静;《都柏林人》的主题意义[D];中南大学;2013年
9 周轩;论《都柏林人》的不确定性[D];河北大学;2011年
10 张探;《都柏林人》的叙事形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李维屏;乔伊斯对我们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潘小松;乔伊斯在欧洲的第一个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文学中对女性的一种“剥夺”[N];中国妇女报;2001年
4 译者:金隄;一个人的乔伊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傅浩;汉译乔伊斯诗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戴从容;从《芬尼根的守灵》的标题谈全书的翻译[N];文艺报;2011年
7 刘晖;没有地图的旅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王友贵;乔伊斯与中国碎片[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缪迅;我国首部研究“乔伊斯”专著问世[N];联合时报;2000年
10 迪文;IBM重组全球服务公司 二号人物乔伊斯辞职[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