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考虑地下水作用的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

屈建军  李建林  刘杰  曾娟  杨姗姗  
【摘要】:以大岗山水电站右岸整体边坡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考虑地下水作用的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初始、开挖卸荷加固、运行期蓄水三种计算工况,采用FLAC3D软件计算了相对位移场、渗流场和应力场及塑性区的分布情况。通过监测边坡开挖卸荷加固过程的不平衡力,并绘制关键点位移变化曲线,可直观地分析边坡各级平台开挖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当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 130 m时,高程1 255 m的缆机平台和1 275 m平台区域出现朝向临空面的位移,建议布置监测设备测斜管监测变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上清;蒋玉川;高康;;强震下岩质边坡可靠度动力安全系数的确定[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仁锋;姚玉增;孙艳荣;康志勇;娄新刚;;鞍山市对炉街边坡稳定性分析[J];现代矿业;2011年08期
3 周剑;;SH波作用下岩质边坡响应规律的解析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4 高键;吴基昌;殷成革;;微震技术监测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实践[J];人民长江;2011年14期
5 刘明;黄润秋;;确定岩质坡面上结构面迹线侧伏特征的算图[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张永兴;王韵斌;宋西成;;极端冰雪条件下的顺层岩质边坡滑移稳定性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7 张长飞;;某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11年02期
8 黄杰;;强度折减法在地震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20期
9 陈晓利;李杨;洪启宇;赵永红;;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学报;2011年06期
10 张敏江;郑欣桐;;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边坡动力稳定性数值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1 何理;钟冬望;;爆破载荷作用下的岩质边坡动力稳定系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2 赵军勇;李柏荣;;拟开挖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8期
13 曹琰波;戴福初;许冲;涂新斌;闵弘;崔芳鹏;;唐家山滑坡变形运动机制的离散元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4 文豪;郭运华;;位移增量法反分析边坡结构面参数[J];大坝与安全;2011年03期
15 梁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岩质边坡稳定性[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16 吴言军;陈爱新;;北京山区边坡灾害特征及防范措施[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2期
17 路为;白冰;陈从新;;岩质顺层边坡的平面滑移破坏机制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18 张向华;;浅谈高边坡的稳定性[J];广东科技;2011年16期
19 黄有泉;;渗透性岩层介质油水两相渗流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2期
20 赵宗勇;李建林;宛良朋;;危险滑带转移模式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J];人民长江;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维强;林德洪;杨承富;;思南县城某近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宁;张鹏;曲星;;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刘汉东;王思敬;;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4 李泽;王均星;;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岩质边坡有限元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蒋爵光;李秉生;付永胜;;岩质边坡破坏概率研究[A];边坡稳定的岩石力学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下集)[C];1987年
6 赵银国;;岩质边坡坡肩地带地基极限承载力初解[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祁生文;;考虑结构面退化的岩质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8 张电吉;汤平;;岩质边坡开挖卸荷破坏机理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郑求才;郑求才;刘立欣;徐建伟;毛斌;;复杂地质结构岩质高边坡灾害处治[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才华;陈从新;;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帅;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李克钢;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变形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3 朱泽奇;坚硬裂隙岩体开挖扰动区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4 罗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与锚固设计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董宏志;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核岛泵房基坑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唐烈先;RFPA离心机法在岩土工程破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杜太亮;岩质边坡智能化位移反分析及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06年
8 周莲君;层状岩体破坏特征的试验和数值分析及其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田涛;北京典型边坡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李秀珍;潜在滑波的早期稳定性快速判识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山区河流港口岩质边坡稳定性及支护仿真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忠泆;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春生;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边坡地震响应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沙礼;某岩质边坡工程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5 吕东滨;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及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尧红;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7 石乃鑫;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8 侯伟龙;陡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大型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曹中兴;岩质边坡稳定性概率统计分析与可靠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志堂;岩质边坡岩体结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