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的水动力学特性及流场效应分析
【摘要】:基于CFD方法,研究了立方体空心开孔人工鱼礁的水动力特性,用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为参数,分析了来流速度和开口比对流场效应的影响,得到了流场效应随来流速度和开口比的变化规律:上升流规模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背涡流规模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上升流和背涡流的规模均随开口比的增大而减小。鱼礁开口比是流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来流速度对流场效应的影响次之。
|
|
|
|
1 |
吴树敬,王少华;温州 建设人工鱼礁 发展生态渔业[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04期 |
2 |
丁刚;陈漪;;人工鱼礁[J];知识就是力量;2008年09期 |
3 |
黄雄;;人工鱼礁发展概况[J];海岸工程;1989年03期 |
4 |
陈金强;王俊生;;认真落实资金配套又好又快建设人工鱼礁[J];汕头科技;2009年03期 |
5 |
段玉彤;李志超;;利用人工鱼礁增殖河北渔业资源的探讨[J];河北渔业;2007年04期 |
6 |
;人工鱼礁增加鱼类资源回报率[J];天津水产;2008年02期 |
7 |
陈金强;王俊生;;澄海菜芜人工鱼礁礁区管理方案初探[J];汕头科技;2008年04期 |
8 |
李光天;;辽宁部分地区开始投放人工鱼礁[J];海洋开发与管理;1985年02期 |
9 |
赵中堂;我国沿海海上人工鱼礁参礁的现状及其管理问题[J];海洋通报;1995年04期 |
10 |
陈荣发;发展生态渔业 营造人工鱼礁[J];今日科技;2001年07期 |
11 |
朱燮昌,崔淑琴,戴洪亮,文武,李正宝,罗迈威,刘锡山,陆荣甫,于深礼;用粉煤灰制作人工鱼礁的研究——Ⅰ.粉煤灰人工鱼礁礁块的配比、工艺及海水浸泡溶出试验[J];海洋通报;1987年04期 |
12 |
;港台信息[J];今日科技;1995年04期 |
13 |
李文抗;房恩军;;建设人工鱼礁 修复海洋渔业资源生态环境[J];天津水产;2003年04期 |
14 |
陈铮;南澳岛东北水域人工鱼礁区的鱼类和渔获效益[J];热带海洋学报;1989年03期 |
15 |
许金练;;厦门市首次投放人工鱼礁[J];海洋信息;2008年03期 |
16 |
;台湾已投入12亿元用于人工鱼礁投放[J];海洋科学;1996年06期 |
17 |
吴树敬;南麂营造海洋生物“安乐窝”[J];海洋信息;2001年04期 |
18 |
陈心;冯全英;邓中日;;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9 |
姜作真;段钰;;建设人工鱼礁,保护和增殖海洋渔业资源[J];水产科技情报;2006年02期 |
20 |
李传燕,黄宗国,郑成兴,林盛,王建军,严颂凯;大亚湾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