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任意裂隙方位双相HTI介质的地震波方程及正演模拟

杨佳佳  何兵寿  
【摘要】:基于BISQ方程的高频极限,导出了适用于任意方位角的双相HTI介质波动方程,推导了该方程在交错网格空间中求解的高阶有限差分格式和对应的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实现了该类介质的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模拟地震波在双相HTI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得到高精度的波场快照和合成记录。分析得出:在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仍表现出各向异性特征;孔隙度、粘滞系数和固液耦合密度主要影响慢纵波的振幅和形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鹏;吴贲;杨小礼;;三孔小净距隧道围岩安全系数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超;杨春和;;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求解边坡稳定性[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1年02期
3 刘洪;王新海;杨锋;胡治华;;双孔低渗油藏压力响应特征[J];油气井测试;2011年03期
4 汪仁富;徐峰;刘福烈;谢洁;;波动方程震源组合模拟定量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4期
5 宫志;刘洋;张秀凤;;分级加载时超固结粘土的一维非线性固结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6 党莉;刘军;刘海飞;卢鹏;陈星;;含不利组合结构面的高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J];水力发电;2011年04期
7 金春华;赵卫明;陈晓非;蔡新华;;利用地震和爆破资料反演宁夏及邻区浅层三维速度结构[J];地震学报;2011年05期
8 刘洪;王新海;杨锋;胡治华;;三重介质低渗油藏压力响应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9 张长飞;;某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11年02期
10 武刚;许永忠;杨芝林;陈世仲;赵吉祥;;地质异常体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与精度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年03期
11 张威;韩占涛;;边界元插值法在含水层参数连续性问题中的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2 李静和;何展翔;吕玉增;孔亚丽;;井筒电磁勘探技术及其数值模拟现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13 李军锋;李国明;李如山;;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中的频散校正补偿[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14 朱守鹏;刘齐茂;;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综述及展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5 王守东;;井间地震资料全变差正则化波形反演[J];石油物探;2011年03期
16 孙萍;殷跃平;陈立伟;;汶川地震区东河口滑坡破坏机制FLAC模拟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5期
17 丁洁民;王田友;申跃奎;尹志刚;;不同振源影响下土层振动与建筑物隔振的研究现状[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18 陈立杰;蔡雪雁;王正中;;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的坡角增大法及其应用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7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韬;杨金华;胡天跃;;地震正演模拟的有限元有限差分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慧;张中杰;杨宝俊;;粘弹性介质褶皱过程中压力分布的谱—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徐兆涛;王华忠;李幼铭;李心友;;有限差分法二维叠前深度偏移[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4 杨锴;王华忠;马在田;;有限差分法波场延拓静校正[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秉铭;滕吉文;;应用高阶有限差分法模拟弹性波在TI介质中的传播[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章文波;;改进的有限差分法研究倾斜断层的破裂问题[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章文波;;应用有限差分法研究倾斜断层的动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于鹏;王家林;吴健生;陈冰;;MT有限差分法偏移成像[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杨祥森;;粘弹介质中有限差分法地震波场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朱遂伟;王卫民;赵连锋;姚振兴;;利用切比雪夫有限差分法作弹性波波动方程偏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建华;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成因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李天成;电阻率成像技术的二维三维正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马德堂;弹性波场数值模拟及井间地震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D];长安大学;2006年
4 裴建新;补偿吸收衰减的地质雷达数据叠前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韩江涛;起伏地表三维电阻率法数值模拟与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狄振华;地下水问题及基于POD方法的降维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唐晖;地震波动数值模拟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8 张明;深圳前湾吹填淤泥固结性状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娟;横向非均匀介质模型的波动方程响应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2 李亚晶;组分型孔隙流体介质波场模拟及属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凌刚华;组分型弹性孔隙介质的界面问题及其波场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陈丹丹;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李颖智;安徽省霍邱县李楼铁矿矿坑涌水量预测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年
6 金春华;地震层析成像在宁夏及邻区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章钰;三维井—地电位测井技术的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姚文清;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9 李素华;松辽盆地东部深层火山岩地震响应正演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10 袁风波;岩体地应力场的一种非线性反演新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冬梅;叠前偏移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