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朝巍;汤晓军;张涛;杨卓;;海马参与自主神经系统调控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
2 |
黎昭洪;潘滔;杜韵璜;罗治寰;;人胎孤束核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及其纤维的分布[J];暨南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3 |
景向红,李瑞午,晋志高,孟卓,蔡虹,李翠红;大鼠臂旁核向脊髓、孤束核的分支投射——体表内脏相关理论的研究[J];针刺研究;2000年04期 |
4 |
李艳春,汪慧,曹莹,唐棣,王桂敏,于书彦,宋刚,张衡;孤束核蛋白酪氨酸激酶对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呼吸作用的影响[J];生理学报;2005年03期 |
5 |
盂卓;陶之理;吕国蔚;;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向孤束核和背索核的双重投射[J];解剖学报;1989年02期 |
6 |
陈良为,饶志仁,施际武;大鼠孤束核内脑啡肽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构及其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4年02期 |
7 |
党小荣,张文斌;大鼠脑干5-羟色胺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向孤束核的投射——荧光金标记结合免疫荧光技术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9年04期 |
8 |
陈蕾,陈桦,周颖斌,陈家津;大鼠孤束核内牛磺酸对新福林升压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高血压杂志;1999年03期 |
9 |
杨冬燕,李强,闫剑群;孤束核味觉区GABA能抑制对味觉信息的调制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21期 |
10 |
槐瑞托,李俊敏,牛丽静,管振龙;大鼠孤束核和最后区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直接投射[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5年01期 |
11 |
刘羲传;黄其昌;许敦浩;;电刺激中脑中央灰质对孤束核及其邻近脑区单位放电和心率的影响[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
12 |
李光昭,韩东日,金奎龙,金相一;大鼠孤束核亚核内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的分布[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7年04期 |
13 |
朱长庚;马维娅;;孤束核中含生长抑素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免疫电镜研究[J];解剖学报;1986年04期 |
14 |
王志红;孤束核内注入β—内啡肽、甲硫脑啡肽及纳洛酮对迷走—加压反应的影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15 |
陈均,王建军,陈础,王梅;下丘脑室旁核区与延脑孤束核区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间纤维联系的电生理学观察[J];科学通报;1984年23期 |
16 |
徐珞,陈家津;大鼠孤束核神经降压素在迷走-加压反应中的作用[J];动物学报;1996年03期 |
17 |
包新民,舒斯云,AltschulerSM;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跨突触定位[J];解剖学杂志;1997年01期 |
18 |
晋志高,陶之理;孤束核内鼓索传入味觉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7年04期 |
19 |
陈永跃,黄仲荪;激活蓝斑在孤束核水平对迷走神经传入的抑制[J];生理学报;1997年01期 |
20 |
包新民,舒斯云;大鼠孤束核中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样神经元对咽肌运动神经元的调控——PRV和SP及L-ENK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J];解剖学研究;1997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