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孤束核对胃机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孙洪兆  
【摘要】: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NTS)是调控胃机能的重要副交感初级中枢。本研究就NTS的细胞构筑和突触联系、NTS对胃的神经支配、电刺激NTS对胃机能的影响以及NTS内的神经递质和受体对胃机能的调控进行了综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朝巍;汤晓军;张涛;杨卓;;海马参与自主神经系统调控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2 黎昭洪;潘滔;杜韵璜;罗治寰;;人胎孤束核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及其纤维的分布[J];暨南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3 景向红,李瑞午,晋志高,孟卓,蔡虹,李翠红;大鼠臂旁核向脊髓、孤束核的分支投射——体表内脏相关理论的研究[J];针刺研究;2000年04期
4 李艳春,汪慧,曹莹,唐棣,王桂敏,于书彦,宋刚,张衡;孤束核蛋白酪氨酸激酶对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呼吸作用的影响[J];生理学报;2005年03期
5 盂卓;陶之理;吕国蔚;;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向孤束核和背索核的双重投射[J];解剖学报;1989年02期
6 陈良为,饶志仁,施际武;大鼠孤束核内脑啡肽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构及其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4年02期
7 党小荣,张文斌;大鼠脑干5-羟色胺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向孤束核的投射——荧光金标记结合免疫荧光技术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9年04期
8 陈蕾,陈桦,周颖斌,陈家津;大鼠孤束核内牛磺酸对新福林升压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高血压杂志;1999年03期
9 杨冬燕,李强,闫剑群;孤束核味觉区GABA能抑制对味觉信息的调制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21期
10 槐瑞托,李俊敏,牛丽静,管振龙;大鼠孤束核和最后区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直接投射[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5年01期
11 刘羲传;黄其昌;许敦浩;;电刺激中脑中央灰质对孤束核及其邻近脑区单位放电和心率的影响[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12 李光昭,韩东日,金奎龙,金相一;大鼠孤束核亚核内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的分布[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7年04期
13 朱长庚;马维娅;;孤束核中含生长抑素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免疫电镜研究[J];解剖学报;1986年04期
14 王志红;孤束核内注入β—内啡肽、甲硫脑啡肽及纳洛酮对迷走—加压反应的影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15 陈均,王建军,陈础,王梅;下丘脑室旁核区与延脑孤束核区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间纤维联系的电生理学观察[J];科学通报;1984年23期
16 徐珞,陈家津;大鼠孤束核神经降压素在迷走-加压反应中的作用[J];动物学报;1996年03期
17 包新民,舒斯云,AltschulerSM;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跨突触定位[J];解剖学杂志;1997年01期
18 晋志高,陶之理;孤束核内鼓索传入味觉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7年04期
19 陈永跃,黄仲荪;激活蓝斑在孤束核水平对迷走神经传入的抑制[J];生理学报;1997年01期
20 包新民,舒斯云;大鼠孤束核中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样神经元对咽肌运动神经元的调控——PRV和SP及L-ENK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J];解剖学研究;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馨;黄卫华;王宗礼;程介克;;碳纳米管修饰碳纤维微盘电极毛细管电泳安培法检测细胞及大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文元;刁明芳;刘海瑛;张琰敏;章岚;杜丽;;毛细胞的神经递质-谷氨酸在声损伤中对耳蜗作用和防护[A];中国生理学会肥胖的临床与基础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刘晓华;秦潮;杜剑青;孙娜;朱娟霞;李强;王会生;;孤束核对心脏伤害性感受调控的脊髓机制[A];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神经通路、神经递质(调质)和受体[A];中国解剖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0年
5 常兰兰;艾洪滨;;向大鼠迷走背核微量注射加压素对胃运动和胃酸分泌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6 段丽;饶志仁;;星形胶质细胞在腹腔渗透压感受器至视上核传导通路中作用的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莫剑忠;王承党;;胃肠激素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郭礼和;谭炽华;费俭;张孝勇;朱丽华;黄芳;林文杰;;神经递质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以及高亲和性摄取系统的构建[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9 吴政星;;囊泡激活的分子机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程介克;;现代生物分析前沿——探索脑化学[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洪兆;大鼠疑核调控胃运动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玲;孤束核味觉区脑啡肽和γ-氨基丁酸对味觉信息的调制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刘重斌;前列腺激素和下丘脑在荒漠沙蜥体温调节中的作用[D];兰州大学;2006年
4 周建松;应激适应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及5-HT对海马GR/MR和BDNF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5 郭慧淑;C型钠尿肽对胃运动影响及其离子通道机制[D];延边大学;2004年
6 陈晓科;神经递质囊泡分泌孔道的动力学特征及其调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7 吕海婷;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计算化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汪慧;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对黑伯反射和低氧呼吸反应的调控作用[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艳春;AMPA受体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在机体低氧反应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姚伟;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分泌的电化学记录技术及其在体(in vivo)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珍;亚慢性钐染毒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脑内机制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英红;电刺激疑核对大鼠胃运动和胃粘液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夏青;大鼠十二指肠氯化钠刺激下孤束核的形态变化[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4 冯鑫;杏仁核胃动素对大鼠胃运动的中枢调节作用[D];青岛大学;2001年
5 姚齐颖;AT_1受体介导脑胆碱能刺激引起的促钠排泄及蓝斑和孤束核TH-IR变化的机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6 张燕;噻环乙胺及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对大鼠不同脑区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槐瑞托;大鼠孤束核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直接和间接投射[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洪兆;大鼠疑核、迷走背核、孤束核内注射谷氨酸钠对胃运动影响的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祝建平;大鼠迷走背核、孤束核在胃运动及应激性胃粘膜损伤中的调控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宇飞;参与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的Calbaindin D-28K样神经元在大鼠脑干内相关核团的分布及其由孤束核向终纹床核投射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熊燕;昆明动物所找到调控恐惧记忆关键[N];云南日报;2009年
2 记者 应洪舒;我国果蝇视觉记忆研究获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张亮;担心记忆力不好?等待科学家给我们惊喜吧![N];科技日报;2005年
4 记者 谢军;我发现神经元突触发育新机制[N];光明日报;2006年
5 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发现神经元突触发育新机制[N];科技日报;2006年
6 记者  徐瑞哲;“哑巴细胞”说话 大脑潜能释放[N];解放日报;2006年
7 白毅;突触形成的“阴阳”调和机制被揭示[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赵如江;我科学家发现神经信号传导新机制[N];解放日报;2002年
9 白毅;我国学者发现:5—羟色胺是调控恐惧记忆的关键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张稼;人类记忆之谜是怎样揭开的[N];大众科技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