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封闭框架的扭转应力计算与实验研究

张汝有  孙树栋  孙文成  程德明  卢德明  
【摘要】:对受扭矩作用的封闭框架,通过简化和变形假定,建立了框架立柱内力的近似计算公式。由模型试验所验证,计算值与试验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本方法可供设计、研制摩擦压力机时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施卫星;丁美;耿磊;李阳;;模型试验尺寸误差对结构周期分析的影响与修正[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2 李喜乐;付红艳;李斌;;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薛武平;钢筋混凝土框架的P-△效应[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4 汪梦甫;框架-剪力墙结构自由振动的模态综合解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5 汤昶,杨伟军;框架结构基于抗震可靠性的损失估计与优化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6 杨永江;一梯两户多层异形柱框架结构住宅[J];住宅科技;1997年02期
7 张永胜;姬慧;;爆炸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安全优化设计[J];兵工安全技术;1998年03期
8 廖河山;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简化分析方法[J];建筑结构;1999年06期
9 苏原;住宅建筑框架结构中的几个问题[J];住宅科技;2000年10期
10 吴应雄;框架结构设计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与控制[J];福建建筑;2001年01期
11 邵长栋,李卫红;框架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J];建筑技术开发;2001年07期
12 于春雷;框架结构节点核心区施工要点[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S1期
13 朱光钧;;多层住宅建筑设计与结构形式的选择——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在多层住宅中应用的综合分析与比较[J];电器工厂设计;2002年01期
14 韩学燕;多层住宅中框架结构与砖砌体结构的比较[J];山西建筑;2004年02期
15 杜宜东;预应力在混凝土框架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04年05期
16 贺翠青;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措施[J];山西建筑;2005年05期
17 丁立娟;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形成原因及防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8 叶少青;某环状框架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分析[J];山西建筑;2005年20期
19 张伟;梁兴文;;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J];建筑结构;2006年02期
20 史晨鸣;张峥;;中国建筑师对传统与现代问题的探索及其讨论[J];山西建筑;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献;王冬;许成祥;戴学新;郝永昶;;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框架模型滞回特性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沈冯强;林峰;;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3 葛轶强;张其林;;半刚架模型在抗震分析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倪志伟;贾瑞玉;;面向对象的框架结构设计[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5 杨建国;;框架结构爆破倒塌的有限元动态模拟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6 杨智广;费鸿禄;张立国;郭宝义;;不同结构建筑在同一场地的爆破拆除[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7 崔勇;;手性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的设计组装及催化性能[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吕超兵;刘茂龙;吴超;张季超;;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9 白代春;范幸义;;基于RC框架结构的优化程序设计[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何金胜;王社良;;楼板面外刚度对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的影响[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成祥;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石宏彬;框架结构填充墙影响及强梁弱柱成因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4 王斌;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构件及其框架结构的地震损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戍平;破碎围岩隧道的模拟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单炜;异形截面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节段受力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黄雅捷;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性能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8 吴文清;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2年
9 卢海林;预应力混凝土曲线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颜昌武;岩质边坡地基与上部结构及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燕;隧道开挖对地面建筑结构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丽萍;混凝土结构基于静力弹塑性方法的研究和应用[D];新疆大学;2005年
3 王春波;摩擦耗能支撑框架结构减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赫;受压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龚洪兵;基础隔震与悬挂隔震非线性时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孙扬;楼板对R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莲花;地震区异型柱框架结构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刘春良;桁架和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李绍军;自攀爬机器人结构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杜志强;基于性能的RC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春辉;现代企业制度框架结构初步形成[N];人民邮电;2001年
2 本报记者 范颖华 通讯员 李之政;国家体育馆“模型试验”成功[N];华夏时报;2006年
3 朱洪光;沈阳最高框架结构拐角楼成功爆破[N];中煤地质报;2007年
4 安国强于海涛;青岛客站框架结构主体施工进入冲刺阶段[N];人民铁道;2007年
5 记者 朱波;5层大楼5天“搬家”57米[N];长江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推进黄河口模型试验基地建设[N];东营日报;2006年
7 记者 陈佳南;为“南海一号”出水保驾[N];中国船舶报;2008年
8 记者 郭靖 通讯员 王人扬;节能建筑向粘土砖瓦说“不”[N];宁波日报;2005年
9 原小利;黄委切实加快黄河河口模型试验基地建设步伐[N];黄河报;2006年
10 姚俊芳;浅议财务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N];山西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