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斜坡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摘要】:以华北油田文安斜坡为研究对象,以岩心实验资料分析为前提,在充分认识岩石学特征、地层水变化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该区块的低阻成因机理,总结了其低阻油层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该区块低阻油层评价方法和提高解释符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
|
1 |
万力;刘建斌;李显路;吕亚亮;胡书奎;米萌;;赵凹油田泌304区块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3期 |
2 |
刘强;陆正元;;X9井区低阻油层特征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9期 |
3 |
胡瑞波;石倩茹;张文胜;袁雪花;郭燕珩;董素杰;;低阻油层识别技术在老油区勘探目标评价中的应用[J];国外测井技术;2011年03期 |
4 |
路香丽;刘承红;邵彦丽;;大王北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分析[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5 |
刘佳庆;李香玲;康锐;;吴起胜利山区低阻油层的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2期 |
6 |
李琴,章凤奇;孤东油田馆陶组下段低阻油层类型及成因分析[J];河南石油;2004年02期 |
7 |
李得信;郭海敏;;乌南油田低阻油气层成因分析及识别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9期 |
8 |
葛秋现;王立新;赵伟祥;铁勇;;文南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及测井评价方法[J];国外测井技术;2003年05期 |
9 |
张卫刚;郑秀臣;;姬塬地区延长组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0 |
狄富春;王桂茹;;洼38块沙三段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技术应用[J];石油仪器;2010年01期 |
11 |
王胜利;;文13北块低阻油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2 |
周丹;李红艳;古亮;唐铁柱;;姬黄37~#区耿231井区长2_2~2低电阻油层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0年08期 |
13 |
李林祥,傅强,窦之林,卢云之;孤东油田低阻油层的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14 |
石秀娟;李继红;翟联伟;王裕;郭东;;苏北盆地台兴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4期 |
15 |
余洋;;低阻油藏成因分析及核磁共振技术在其上的运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5期 |
16 |
宋效文;韩国猛;胡瑞波;张卫江;刘萍;;马东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分析[J];国外测井技术;2008年06期 |
17 |
王瑞丽;孙万华;邹明生;刘明全;杨希冰;;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J];断块油气田;2010年05期 |
18 |
刘振强;罗霞;;大港油田开展低阻油层复查[J];国外测井技术;1998年04期 |
19 |
付丽丽,李道亮,毛书军,李新宝,李峰华,黄平珍;束缚水饱和度解释方程在文35块的应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
20 |
廖健德,王绪龙,张明,向宝力,康素芳,刘翠敏;陆梁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其识别[J];新疆地质;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