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卉,朱丽芬;鞍山市区岩溶塌陷风险预测及评估[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2 |
项式均,康彦仁,刘志云,谢代兴,陈健,阎志为;长江流域的岩溶塌陷[J];中国岩溶;1986年04期 |
3 |
周治国;湖南娄底地区岩溶塌陷特征及防治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年03期 |
4 |
王滨,贺可强,姜先桥,周智民;岩溶塌陷渗压效应致塌机理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岩溶塌陷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1期 |
5 |
谭克龙,周春光;湘中恩口-斗笠山矿区岩溶塌陷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6 |
韩宝平,马金荣,裴宗平,余志伟;徐州市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7 |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以桂林市岩溶塌陷信息系统为例[J];中国岩溶;1998年02期 |
8 |
李公岩,周绍智,万继涛,薄克庭;山东省枣庄盆地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易发区划分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4期 |
9 |
刘善军;隐伏岩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评价——以泰安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3期 |
10 |
刘凯栋;贵州省岩溶塌陷类型及形成分布规律探讨[J];贵州地质;1990年03期 |
11 |
石建省;唐山市活动性断裂与岩溶塌陷关系的空间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年03期 |
12 |
盛玉环;湘潭市区岩溶塌陷勘查研究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S1期 |
13 |
;岩溶塌陷评估预测信息系统研究获得好评[J];中国岩溶;1997年03期 |
14 |
胡成,陈植华,丁国平,陈学军;GIS技术在岩溶塌陷预测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5 |
岩情;国外岩溶塌陷研究动态[J];中国岩溶;1986年02期 |
16 |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综合预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S1期 |
17 |
施杰,梁春梅;桂林市岩溶塌陷与地下水关系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S1期 |
18 |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预测评价系统及其应用——以唐山岩溶塌陷为例[J];中国岩溶;1997年02期 |
19 |
包惠明,胡长顺;岩溶塌陷两级模糊综合评判[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3期 |
20 |
张丽霞,熊大军,王集宁,方庆海,韩祥银,付东叶;莱芜市岩溶塌陷原因分析与评价[J];山东地质;2002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