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枣庄南部岩溶塌陷风险预测及评估

万继涛  杨蕊英  
【摘要】:枣庄南部岩溶塌陷发育,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对居民生产、生活构成威胁。通过对影响岩溶塌陷的各要素进行系统的调查,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资料,采用信息预测的方法,对枣庄南部岩溶塌陷进行风险预测及评估,并对不同地段的岩溶塌陷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从而为枣庄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治理、保护与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卉,朱丽芬;鞍山市区岩溶塌陷风险预测及评估[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项式均,康彦仁,刘志云,谢代兴,陈健,阎志为;长江流域的岩溶塌陷[J];中国岩溶;1986年04期
3 周治国;湖南娄底地区岩溶塌陷特征及防治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年03期
4 王滨,贺可强,姜先桥,周智民;岩溶塌陷渗压效应致塌机理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岩溶塌陷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1期
5 谭克龙,周春光;湘中恩口-斗笠山矿区岩溶塌陷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6 韩宝平,马金荣,裴宗平,余志伟;徐州市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7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以桂林市岩溶塌陷信息系统为例[J];中国岩溶;1998年02期
8 李公岩,周绍智,万继涛,薄克庭;山东省枣庄盆地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易发区划分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4期
9 刘善军;隐伏岩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评价——以泰安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3期
10 刘凯栋;贵州省岩溶塌陷类型及形成分布规律探讨[J];贵州地质;1990年03期
11 石建省;唐山市活动性断裂与岩溶塌陷关系的空间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年03期
12 盛玉环;湘潭市区岩溶塌陷勘查研究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S1期
13 ;岩溶塌陷评估预测信息系统研究获得好评[J];中国岩溶;1997年03期
14 胡成,陈植华,丁国平,陈学军;GIS技术在岩溶塌陷预测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5 岩情;国外岩溶塌陷研究动态[J];中国岩溶;1986年02期
16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综合预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S1期
17 施杰,梁春梅;桂林市岩溶塌陷与地下水关系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S1期
18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预测评价系统及其应用——以唐山岩溶塌陷为例[J];中国岩溶;1997年02期
19 包惠明,胡长顺;岩溶塌陷两级模糊综合评判[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3期
20 张丽霞,熊大军,王集宁,方庆海,韩祥银,付东叶;莱芜市岩溶塌陷原因分析与评价[J];山东地质;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少杰;靳清增;;淮南市岩溶塌陷分布及发展趋势探讨[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2 ;抽水触发岩溶塌陷的耦合机理与临界条件模型试验研究[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3 胡炳南;张慎勇;陈佩佩;;江西坪湖矿控制岩溶塌陷的压煤开采优化设计研究与实践[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熊灵阳;石丙飞;;山区铁路建设中岩溶塌陷、沉降的基本特征及成因[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魏爱华;马凤山;邓清海;郭捷;巩城城;;广东省某隧道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6 欧阳救荣;;湖南黄沙坪矿区岩溶塌陷及其防治[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7 程星;黄润秋;许强;;岩溶致塌中的多力场耦合模式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研究新进展[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二[C];2002年
9 雷明堂;李瑜;蒋小珍;甘伏平;蒙彦;;岩溶塌陷灾害监测预报技术与方法初步研究——以桂林市拓木岩溶塌陷监测站为例[A];西部水利水电开发与岩溶水文地质论文选集[C];2004年
10 谭鸿增;;南昆铁路岩溶塌陷的预测和整治[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明贵;桂林市岩溶塌陷形成机制与危险性预测[D];吉林大学;2005年
2 叶成荫;复杂性状遗传风险预测的统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蒋小珍;线性工程路基岩溶土洞(塌陷)灾害防治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叶宏;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李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戴志辉;证券公司股票投资风险的计量、预测和控制[D];西北大学;2007年
7 李万庆;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施工项目风险预测与网络计划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朱彤;结构动力模型相似问题及结构动力试验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贺博;高压污秽绝缘子闪络机理及在线监测和风险预警中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范建华;环滇池城区地质环境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正君;福建省龙岩市岩溶塌陷风险评估[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2 李源;昆明新机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韩蒙;云桂铁路珠琳段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应文玺;贵州织金某场地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及稳定性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5 张罗致;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辛宝东;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D];吉林大学;2005年
7 蒋俊;岩溶及采空区塌陷的地质灾害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侯欣;唐山市体育中心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牛玉静;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储集体岩溶塌陷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谷永磊;新建铁路线路方案岩溶塌陷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曹妍;宜宾出现26个大坑,或与干旱有关[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龙新;抓好防灾减灾 促进增产增收[N];农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顾仲阳;福建海防林:防灾减灾保发展[N];人民日报;2005年
4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应重视的几点[N];中国建设报;2009年
5 记者郑菲;今年关注校园防灾减灾[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记者 李金桀;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需要提高[N];光明日报;2009年
7 记者 贾婧 李大庆;全国防灾减灾志愿服务周活动启动[N];科技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曹茸;防灾减灾 理念先行[N];农民日报;2009年
9 漆宇勤 凌恭晴;萍乡市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整体水平[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艾福梅 曹健;宁夏实施 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程[N];中国社会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