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榴辉岩制片方法介绍

李亚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汉凯;安徽太湖榴辉岩中某些变质矿物的标型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2 傅斌,郑永飞,龚冰,李一良,李曙光;苏北东海榴辉岩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地球化学;1998年01期
3 崔书学,孙宗锋,张胜祥;威海地区榴辉岩及其变质作用[J];山东地质;1998年01期
4 李一良,郑永飞,傅斌;大别山榴辉岩中石英脉的氧同位素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1年04期
5 王惠初,袁桂邦,辛后田,郝国杰,郑健康,张宝华;柴北缘绿梁山地区榴辉岩的产状及其成因意义初探[J];中国地质;2001年07期
6 刘晓春;大别山榴辉岩一片麻岩杂岩的成因[J];地球化学;1994年04期
7 金维浚;榴辉岩的折返模式及在分析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意义[J];安徽地质;1995年02期
8 刘良,车自成,罗金海,王焰,高章鉴;阿尔金山西段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1996年16期
9 陈宣华,王小凤,陈正乐,张青;孟中榴辉岩形成和演化的P—T轨迹[J];地质力学学报;1996年04期
10 张建新,杨经绥,许志琴,张泽明,陈文,李海兵;柴北缘榴辉岩的峰期和退变质年龄:来自U-Pb及Ar-Ar同位素测定的证据[J];地球化学;2000年03期
11 张宗恒,任爱琴,侯海燕;新县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及变质作用[J];河南地质;2001年01期
12 田承盛;柴北缘铅石山榴辉岩地质特征[J];青海国土经略;2001年01期
13 程裕淇,庄育勋,高天山,简平;大别山菖蒲—碧溪岭地区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岩和有关岩石的岩石类型及其原岩性质[J];地质学报;2002年01期
14 张晓阳,邓瑞林,贺春平,王先辉;江尕勒萨依榴辉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3年04期
15 刘晓春,刘先文,胡克;论大别地块中榴辉岩与围岩的变质关系及区域“递增”变质带的形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2年04期
16 刘景波;中温榴辉岩中柯石英和金刚石形成的一种地震成因模型[J];岩石学报;1994年04期
17 樊金涛,程振香;苏北榴辉岩变质变形模式与苏胶造山带的隆升机制[J];中国区域地质;1999年02期
18 宋明春,崔书学,张希道;鲁东榴辉岩的构造年代学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4期
19 简平,刘敦一,杨巍然,I.S.Williams;大别山西部河南罗山熊店加里东期榴辉岩锆石特征及SHRIMP分析结果[J];地质学报;2000年03期
20 A.A.Marakushev,A.V.Bobrov,V.G.Butvina,桑隆康,刘嵘;南乌拉尔玛克苏托夫榴辉岩蓝片岩杂岩体的岩石学[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隆康;储玲林;张超;严溶;;大别榴辉岩:造山带内深成基性岩浆作用的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丹玲;孙勇;刘良;张安达;罗金海;柳小明;;柴北缘鱼卡河超高压榴辉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陈意;叶凯;;榴辉岩中常用温压计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金振民;章军锋;高山;金淑燕;刘惠芳;;榴辉岩部分熔融与拆沉和陆壳增生关系[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游振东;苏尚国;梁凤华;张泽明;;中国大陆科学钻100-2000米岩心榴辉岩类岩石退变质过程:对超高压变质地体隆升的启示[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储雪蕾;郭敬辉;范宏瑞;金成伟;;苏鲁超高压地体榴辉岩的矿物氧同位素与包裹体气体成分及地质意义[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吴维平;徐树桐;江来利;张文兰;;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金红石的赋存状态和微量元素特征[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吴维平;江来利;徐树桐;张勇;余小俭;刘贻灿;陈冠宝;;大别山东北部桐城陶冲地区榴辉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胡宝群;王方正;孙占学;刘成东;白丽红;;中国榴辉岩和麻粒岩等岩石的温度和压力的初步统计[A];地壳深部压力状态与地质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立飞;艾永亮;李强;李旭平;宋述光;魏春景;曲俊峰;王乾杰;;新疆西天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与构造演化[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军峰;榴辉岩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2 陈亮;柴达木北缘榴辉岩类的地球化学及其动力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3年
3 韦振权;西藏蓬湖西蛇绿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榴辉岩中的出溶物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4 盛英明;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中的水[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李化启;拉萨地体中的印支期造山作用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6 陈振宇;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及苏北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副矿物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7 李全忠;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基性岩Pb-Sr-Nd同位素特征:下地壳对其地幔源区的贡献[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刘祥文;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石的超显微构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9 许长海;大别造山带碰撞后构造热/岩浆演化过程[D];同济大学;2002年
10 吴耀;大陆地壳岩石深俯冲过程中的命运:高温高压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海;榴辉岩型金红石矿选矿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石超;超高压变质过程中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3 徐薇;大别—苏鲁榴辉岩中名义上无水矿物的结构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4 董锋;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和镁铁质岩浆岩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袁剑锋;粘片机温控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6 赵旭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超高压岩石中名义上无水矿物的结构水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7 张金凤;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2000-3000m超高压变质岩岩石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8 蔡志慧;北苏鲁荣成地区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与折返动力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9 田志伟;大别—苏鲁造山带混合岩的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10 王记周;大陆科学钻探主孔超镁铁质岩流体化学组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秀荣;探讨导演与制片方法律关系[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记者陈敬农通讯员汪杰;大别山北部发现超高压变质榴辉岩[N];科技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刘莉;叶凯:专注成就事业[N];科技日报;2006年
4 余迅;天柱山倾心构筑旅游经济圈[N];安庆日报;2005年
5 特约记者 曹菲 本报记者 于莘明;杨经绥:干地质因为我喜欢[N];科技日报;2005年
6 记者 刘维 郑雪蕾;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园了[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通讯员 郑炎贵;天柱山向世界地质公园冲刺[N];安徽日报;2005年
8 刘莉;探寻“天翻地覆”的真相[N];科技日报;2006年
9 宋明春 许东平;巧手绘得胶南貌[N];中国矿业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苏琳 郑永飞;大胆创新求卓越[N];经济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