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特点本质探微
【摘要】:首先从证候概念能够概括疾病发生的病因和病机,反映疾病发生的部位和范围,反映邪正相争的态势,揭示病变的性质,反映病变的类型和机能异常的特点和病变趋势及转归等本质,进一步叙述证侯的多变性、模糊性、复杂性、隐匿性等特点,最后阐述证候与治疗的关系,阐释了病治异同和病证结合相反相成的辨证关系。
|
|
|
|
1 |
郭蕾;王学伟;王永炎;张志斌;程翼宇;张俊龙;;论高维高阶与证候的复杂性[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2 |
杜青雄;黄碧萍;;中医证候量化的探讨[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3 |
柳长凤;汪娜;刘树民;闫广利;王海平;冯倩晴;;黄芩对2,4-二硝基苯酚诱导热病证候模型的影响[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4 |
王永炎;张启明;张志斌;;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5 |
朱文锋;;证候辨证调查表的设计[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6 |
王轩;杨学智;侯淑涓;徐艳如;穆建萍;张健;朱庆文;李海燕;牛欣;;精神情志类疾病证候的数字化诠释[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7 |
刘保延;;证候与临床疗效评价有关问题的探讨[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8 |
危北海;陈治水;张万岱;;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
9 |
周育平;胡元会;吴华芹;王阶;宋庆桥;;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外周血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
10 |
郭蕾;张启明;王永炎;张俊龙;张志斌;;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