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英语世界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洞见与盲视

刘洪涛  邓子寒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英语世界中国网络文学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发现中国网络文学文本的交互式创新、消费机制、审查机制最受西方学界关注。其重视交互式创新背后蕴藏着的是作者及读者对于文化历史和自我身份的构建。在研究中国网络文学的消费机制时,将中国网络文学空间视为各方关系交织的文化场,而互联网有效实现了其中各类角色的关系配置,促进了文学的生产流通。部分研究者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具有一定模糊性的审查机制,实际具有作为文化实践内在环节的合理性,带来了"博弈"背后新的文学生产的可能性。研究者不仅将中国网络文学看作单纯的文学现象,还将其看作是网络时代的社会现象,在研究中采用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李存;;文学生产视域下的网络文学生产与创新[J];学习与实践;2019年08期
2 王妍;;汉初文学生产机制并创作心理浅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3 卢衍鹏;;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建立与引导[J];创作与评论;2015年04期
4 李丹妮;;传播视域下的文学分野与融合——全媒体条件下,文学生产与接受方式转变研究[J];长江丛刊;2016年36期
5 李幸雪;张丹;王泽伊;;浅论新世纪中国文学生产的影视化转型[J];长江丛刊;2017年30期
6 葛娟;;当文学遭遇资本——产业化语境中的文学生产与亚文学生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卢衍鹏;;文化语境的嬗变与生产主体的选择——论20世纪90年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建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赵自云;;从文学生产机制角度探析先锋小说的发生语境[J];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扬;;《文化苦旅》的走红与90年代文学生产机制的转变[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王晓明;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11 董大中;;出路:文学生产市场化[J];飞天;1994年07期
12 李敏锐;;消费文化语境与网络文学生产的新变——基于注意力经济视角的分析[J];学习与实践;2020年03期
13 曾翔;;法制文学的典型特征——以法制文学生产体制为视角[J];文存阅刊;2018年03期
14 贺晓武;;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生产方式”的必要性[J];社会科学家;2009年03期
15 邵燕君;;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危机和新型机制的生成[J];文艺争鸣;2009年12期
16 杨虹;商业时代文学生产的制约要素剖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7 李宗刚;;基于新媒体之上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一场新的文学革命在孕育[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8 张伟;;从纸本到微信:媒介影响下文学生产的转变[J];三明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19 张同胜;;高屋建瓴,引领方向——《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读后[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庆祥;金理;黄平;;“80后”写作与“中国梦”(下)——“我们时代的文学想像与文学生产”之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2 何言宏;;民族国家的文学生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的一种考察[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代迅;;论中国当前文学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方;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生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潘大春;90年代中国文学与出版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阳;郭敬明文学生产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文琼运;深圳文学生产形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邱媛颀;网络文学生产中的读者介入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20年
4 贺晓武;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生产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严芳;《萌芽》转型与1990年代以来的文学生产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6 曲朝勃;文人群体的转型与文学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文学研究会文学期刊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7 吴子璇;《当代》的编读意见与期刊的文学生产[D];山东大学;2021年
8 关迪;权力的博弈[D];湖北大学;2011年
9 李金花;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10 邵旭飞;中国网络文学制度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11 曾于里;“忧伤”的文学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2 郭静;“榕树下”网站的文学生产机制及文学趣味的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13 石伟;现代传媒视野下的《新青年》与中国现代文学生产[D];青岛大学;2006年
14 颜瑶;从80后作家创作看网络文学生产方式[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5 梁小珍;新媒体文学的审美特性[D];辽宁大学;2012年
16 刘玲;市场经济语境下的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7 唐亦天;中国网络奇幻文学生产与传播方式及文学趣味的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18 李丹丹;青年写手的主体性嬗变[D];河南大学;2012年
19 朱姝;大众消费时代的文学消费[D];四川大学;2005年
20 张明倩;微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高莹 通讯员 操乐鹏;聚焦印刷出版与现当代中国的文学生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杨晓华;媒介变革下的网络文学生产机制及产业发展前景[N];中国文化报;2015年
3 记者 陈香;“文学的生产、阅读与传播”调研启动[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营造一方纯粹的文学空间[N];中国艺术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