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养殖许氏平鲉死亡的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摘要】:从患病许氏平鲉的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记为SS-1。通过两点背部肌肉注射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证明该菌对健康许氏平鲉的半数致死浓度为9.6×106CFU/mL,可感染许氏平鲉的多种内脏和组织。细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显示,菌株SS-1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吲哚产生阳性、V-P试验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H2S产生阴性等,与鳗利斯顿氏菌特征相符。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鳗利斯顿氏菌的同源性达到了99%,因此,将菌株SS-1鉴定为鳗利斯顿氏菌。
|
|
|
|
1 |
柯剑;赵飞;罗理;姜兰;卢迈新;邹为民;;广东省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2 |
李瑞明;吴继红;;温度对赤霉病菌生长及其致病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科技;1981年11期 |
3 |
徐素珍;陆金土;;禾谷镰刀菌致病专化性的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1984年06期 |
4 |
高崇省;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J];植物检疫;1996年01期 |
5 |
王国珍,茹庆华,李华,高立原,郑松江;稻瘟病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初步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1998年06期 |
6 |
郑凤萍,杨勤忠,赵志坚,李家瑞;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7 |
张仙红,贺运春,王建明,张作刚,李文英;蜡蚧轮枝菌致病性初步研究[J];昆虫天敌;2000年04期 |
8 |
于兰萍;王斌;李艳;胡亮;赵凤梅;;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9 |
董丽;王印庚;张正;曲江波;陈霞;;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红体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海洋科学;2009年07期 |
10 |
王绍雪;马改转;魏兰芳;姬广海;;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力的分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1 |
崔亚华;余知和;;蝴蝶兰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2 |
曾翠娜;曾经华;;胶东半岛叶锈菌小种对小麦品种致病性的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
13 |
徐素珍;陆仕华;周世明;陆金萍;魏春妹;;致病产毒禾谷镰刀菌株的保存方法[J];上海农业学报;1992年02期 |
14 |
黄业东,伍万荣,叶正荷;合肥郊区番茄青枯病病原细菌致病力测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15 |
朱红梅,张赛群,周涵韬,朱育菁,史怀,车建美,曹宜,刘波;超声波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变化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16 |
任金平;郭晓莉;郑民;杨晓辉;刘小梅;李莉;孙辉;;吉林省稻瘟病菌对水稻品种的致病谱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
17 |
邓兆峰;方丽英;吕成群;黄宝灵;;广西上思县桉树青枯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
18 |
刘爱萍;徐林波;王俊清;;几种虫生真菌对枸杞负泥虫的致病性及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09年01期 |
19 |
陈家祥;郑均庆;洪英;黄雁;金颜辉;邵良平;;子宫内膜炎母猪子宫内细菌分离和鉴定[J];福建农业学报;2010年04期 |
20 |
魏娜;钱国良;李晓霞;张志峰;刘凤权;胡白石;;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tvrR基因的克隆及其对致病性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