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鲫(♀)×鲤(♂)杂交鱼的胚胎染色体组倍性研究
【摘要】:红鲫属于鲤科、鲤亚科、鲫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鲤属于鲤科、鲤亚科、鲤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已有研究表明,红鲫(♀)×鲤(♂)杂交第一代(F1)和第二代(F2)为二倍体,F2能产生染色体数不减数的配子,在第三代(F3)中形成四倍体鱼。通对F1和F3进行胚胎染色体制片,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红鲫和鲤远缘杂交的多倍体发生途径及F2产生不减数配子的潜能。结果表明,F1混合胚胎都为二倍性胚胎,没有发现单倍性和多倍性胚胎,但F3混合胚胎中则有染色体数为100,150,200甚至300的染色体分裂相,推测F2生殖细胞发生了一次或多次染色体数加倍,产生了二倍性和更高倍性的配子,它们结合形成了不同倍性的F3胚胎。实验证明双亲基因组大小及核型相似的鲫鲤远缘杂交第一代不发生多倍化,但获得的二倍体杂交后代能产生不减数配子,在F3中产生多倍体鱼。
|
|
|
|
1 |
王锦亮;程治英;蹇明泽;;水稻和薏苡远缘杂交初步小结[J];云南农业科技;1982年02期 |
2 |
;新技术 新成果 新动向[J];新疆农垦科技;1988年05期 |
3 |
袁钧;张铎;郝秀忍;孙振纲;;回交选育在棉花远缘杂交世代选择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
4 |
衣吉龙;科企联姻优势互补 鲍鱼远缘杂交成功[J];中国渔业经济;2000年01期 |
5 |
胡大有;王爱云;吴金花;;黑芥与诸葛菜远缘杂交研究[J];种子;2008年05期 |
6 |
;大豆与花生远缘杂交简报[J];辽宁农业科学;1973年04期 |
7 |
;加强甘蔗远缘杂交研究,选育甘蔗新良种(摘要)[J];甘蔗糖业;1976年08期 |
8 |
王善广,邓继光,高俊满;李杏杂交亲和性研究初报[J];北方果树;1991年02期 |
9 |
王远;胡云生;赵更年;;棉花远缘杂交早熟种秦荔534的选育[J];陕西农业科学;1991年02期 |
10 |
张庆勤,肖建富,于懋群;野生二粒小麦与野燕麦杂种核型研究[J];种子;1993年03期 |
11 |
李爱莲,董文召,王家典,孙玉堂,马惠平,郭小平,纪好勤;棉花远缘杂交优良品系介绍[J];中国棉花;1995年11期 |
12 |
程尧楚,周文新,伏军,徐庆国;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种研究Ⅳ.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后代细胞学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1995年01期 |
13 |
伏军,徐庆国,唐湘如,周文新;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新品种超丰早1号的选育[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
14 |
张庆勤;小麦与野燕麦远缘杂交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9年02期 |
15 |
王树彦,云锦凤,李莉,朱琳;禾本科小麦族植物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其克服[J];中国草地;2003年02期 |
16 |
陈龙正,陈劲枫,Jack Staub,钱春桃;通过种间杂交选育加工黄瓜新品种宁佳1号[J];中国蔬菜;2005年03期 |
17 |
曹丽萍;丁炜东;贾永义;夏德全;吴婷婷;;奥利亚罗非鱼(♀)×鳜(♂)杂交后代及其双亲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
18 |
杨红花;卢继承;李伟;秦宏伟;;远缘杂交理论在果树育种实践中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9 |
朱媛;林良斌;张传利;;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远缘杂交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20 |
魏丽华;李象松;李炫丽;汪艳杰;王冰;吴江生;龙鸿;;萝卜-芥蓝杂种F_1代创制及杂种鉴定[J];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