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多样性问题的探讨
【摘要】:根据杭州湾水质监测及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 ,应用营养状态指数、生物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等概念 ,分析了杭州湾的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多样性等问题。研究表明 ,杭州湾营养状态指数由近岸向外海递减 ,COD、DIN和DIP在杭州湾营养状态指数的构成比例中分别占 6 4 .3%、34.6 %和 1.1% ;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自西北向东南呈递减—递增—递减的态势 ,其低谷区中心轴位于 12 1°30′E、30°0 0′N - 12 2°30′E、31°0 0′N连线 (图 1的A -A′线 )附近 ;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好 ,外海侧海域因为二者呈负相关而更有可能成为赤潮发生的“危险区” ;杭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环境大致可以A -A′线为界划分为近岸侧和外海侧两个区 ,前者生长环境比后者更为恶劣 ;浮游植物按其物种相似性指数可分为外海群落与近岸群落 ,它们的地理分布同样可以上述连线为界
|
|
|
|
1 |
蔡燕红;张海波;;杭州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2 |
刘子琳,宁修仁;杭州湾锋区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J];东海海洋;1994年04期 |
3 |
刘子琳,宁修仁,蔡昱明;杭州湾——舟山渔场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1年02期 |
4 |
刘东艳,孙军,陈洪涛,张利永;2001年夏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5 |
孙军,刘东艳,宁修仁,刘诚刚;2001/2002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J];海洋与湖沼;2003年05期 |
6 |
田家怡,焦玉木;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7 |
田家怡;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J];海洋环境科学;2000年02期 |
8 |
宋星宇,黄良民,钱树本,尹建强;南沙群岛邻近海区春夏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2年03期 |
9 |
马建新,郑振虎,李云平,邢红艳,刘义豪;莱州湾浮游植物分布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2002年04期 |
10 |
杨玉泉;;丰富的水资源形态突出展示杭州城市水文化特色[J];科技资讯;2009年06期 |
11 |
宁修仁,史君贤,蔡昱明,刘诚刚;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生物生产力锋面及其生态学效应[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4年06期 |
12 |
孙军,刘东艳,白洁,高会旺,韩笑天;2001年冬季渤海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3 |
沈永昌;台风之夜的营救——上海市金山区山阳渔民海上获救纪实[J];防灾博览;2005年05期 |
14 |
周绪申;林超;罗阳;;滦河水库系统浮游植物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0期 |
15 |
施纪青;应用遥感图像解译杭州湾海岸带演变[J];东海海洋;1987年04期 |
16 |
陈夏法;杭州湾悬浮泥沙多时相遥感分析[J];遥感学报;1989年02期 |
17 |
;世界上最著名的涌潮[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19期 |
18 |
曹德明;方国洪;;杭州湾潮汐潮流的数值计算[J];海洋与湖沼;1986年02期 |
19 |
曹德明,方国洪;杭州湾和钱塘江潮波的联合数值模型[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5期 |
20 |
王海明,蔡如星,邵晓阳,范明生;杭州湾期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J];东海海洋;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