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叶兴国,樊路;ph1b、ph2a、ph2b基因在小麦与黑麦、粘果山羊草、易变山羊草F_1杂种中的作用[J];作物杂志;1992年04期 |
2 |
韩方普;张延滨;;小麦属与偃麦草属间杂交与物种的形成和命名[J];麦类作物学报;1993年03期 |
3 |
亓增军,王洪刚,李晴祺,高居荣,陈贵田;普通小麦与黑麦的杂交亲和性及其杂种F_1染色体配对行为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4 |
李邦荣;;四倍体节节麦的染色体配对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1期 |
5 |
森川利信;薮野友三郎;金炳浩;;燕麦单体系列的育成及其特性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1985年04期 |
6 |
张晓科,柴守诚,杨天章;小麦PH基因系的研究及应用[J];西北农业学报;1998年04期 |
7 |
樊路,任贤,韩敬花,樊丽彬,潘淑婷;通过对普通小麦染色体配对基因的调控导入外源有益基因[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8 |
韩敬花,樊路;ph1b,ph2a,ph2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T.timopheevii杂交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J];中国农业科学;1994年05期 |
9 |
刘登才,颜济,杨俊良,罗明诚,杨武云;小麦地方品种“开县罗汉麦”在远缘杂交中的遗传评价[J];作物学报;1999年06期 |
10 |
A.M.Ali;黄炳羽;;日本普通小麦品种染色体易位的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1993年02期 |
11 |
欧阳平,李大玮,邱纪文;由普通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杂交获得小麦单倍体和杂种植株[J];科学通报;1996年17期 |
12 |
刘登才,罗明诚,杨俊良,颜济,兰秀锦,杨武云;小麦自然群体中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促进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西南农业学报;1997年03期 |
13 |
马瑞,郑殿升,樊路;普通小麦品种中Ph基因突变体自然存在的可能性研究[J];作物学报;1999年01期 |
14 |
华兴鼐;;利用杂种优势发展长绒棉生产[J];中国棉花;1960年06期 |
15 |
王新望,赖菁茹,宋希云,孙辉,李保云,刘广田;小麦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Ph1)基因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7年01期 |
16 |
周永红;三种鹅观草的生物系统学研究[J];草业学报;2000年02期 |
17 |
李韬,徐辰武,胡治球,李玉兰,孙长森,顾世梁;小麦杂种面粉糊化特性及其与亲本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03年01期 |
18 |
管延安,黄承彦;小麦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J];麦类作物学报;2003年02期 |
19 |
李立会;董玉琛;;普通小麦与沙生冰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细胞遗传学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90年05期 |
20 |
童南奎;菜用芥菜不同变种的核型及杂种染色体行为的观察[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