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分泌的调控

董伟  唐彦君  刘宁  
【摘要】:采用细胞因子诱导法,以加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及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为完全培养基培养树突状细胞(DCs)。实验组加入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脂多糖LPS和RPMI1640分别作为阳性和空白对照。采用Griess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DCs分泌NO,促炎症因子IL-12p70,抗炎症因子IL-10和趋化因子RANTES的浓度。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刺激DCs后,DCs分泌NO、IL-12p70、IL-10和RANTES的浓度分别是空白组的110%、194%、76%和133%,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能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DCs分泌能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清珍;仝佳;赵阳;刘嫣芳;沈培;苏兆亮;邵启祥;焦志军;王胜军;许化溪;;产丙酮酸棒状杆菌及痤疮丙酸杆菌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2 佘志成;范红结;李春玲;王贵平;贾爱卿;杨冬霞;;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5对豚鼠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1年07期
3 张丽;石玮;张雷;李杰;李娜;安鹏丽;张悦;王蓓;孟明;王家鑫;;负载灭活口蹄疫病毒树突状细胞启动的CD4~+T细胞应答[J];中国兽医科学;2011年07期
4 石晓月;贺敏;任鹏;宋丽雅;乔志新;杨晓琮;程宏;冯秋月;张公庆;王璇琳;宫宁;王字玲;李伟静;于群;;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表达人GM-CSF、IL-4的EA.hy926细胞株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讯;2011年04期
5 李晓艳;王景龙;张瑞;孙春辉;郎需龙;杨艳玲;屈海龙;赵勇坤;王兴龙;;羊布氏菌强毒株16M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模型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年08期
6 梁俊容;景怀琦;;耶尔森菌抵抗宿主免疫并诱导吞噬细胞凋亡机制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年08期
7 贾志龙;毛中鹏;;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的研究现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祝伟;袁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肿瘤免疫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7期
9 惠锋明;茆达干;蒋进;;DNA疫苗的运送载体——减毒霍乱沙门氏菌[J];免疫学杂志;2011年08期
10 邱明链;方航荣;陈丽红;刘景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FasL的构建及鉴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1期
11 杨明花;王帅;田昕;王扬;隋承光;;人4-1BBL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K293细胞的表达[J];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12 唐新业;孙荣;洪苏玲;;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1年08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益芝;刘书逊;王文雅;张明徽;郭振红;徐红梅;齐润姿;安华章;曹雪涛;;TRAIL在树突状细胞杀伤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张尧;靳风烁;兰卫华;李彦峰;张克勤;吴刚;叶锦;;联合应用塞莱西布和CpG-ODN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明徽;郭振红;安华章;郭军;陈涛涌;修方明;于益芝;曹雪涛;;脾基质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的逆向诱导作用及机制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刘光泽;熊一力;贾彦征;王洪敏;;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提呈功能的初步研究(摘要)[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殷凯生;周智敏;;小鼠肺和气道树突状细胞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王娟娟;陈同辛;;EB病毒对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王亚非;李茜;孟恒星;于珍;刘津华;崔雯;周余;麦玉洁;尤胜国;邱录贵;;两步法从脐血CD_(34)~+细胞获得大量树突状细胞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李鸿钧;谢天宏;张光明;易山;孙茂盛;吴南屏;葛长勇;;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邱文洪;王国华;朱莉娟;沈关心;;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叶静;李么明;杨晓红;陈龙;陈焕春;曹胜波;;乙型脑炎病毒野毒P3株与小鼠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平;γ-干扰素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成熟的调控及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陈玉丙;树突状细胞抗原负载及MAGE-3 DNA瘤苗研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全兴;非成熟型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韩从辉;霉酚酸酯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同种移植耐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5 徐东亮;核因子-κB寡聚脱氧核苷酸诱骗剂处理的供受者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盛茂;环孢素A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和同种移植耐受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7 李艳佳;HPV16E7DNA疫苗和IL-15重组质粒的联合免疫作用及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吴军;钙离子载体在树突状细胞诱导分化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李用国;树突状细胞抗乙肝病毒免疫和抗肝癌免疫[D];重庆医科大学;2001年
10 刘书逊;补体分子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学功能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军;树突状细胞(DC)的培养及CEA-重组痘苗病毒转染DC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2 席泓;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抗肿瘤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卢琳;人IL-24的重组表达、纯化及其对人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调控[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4 张璋;利用IL-3培养获得低表达CD80,CD86树突状细胞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陈进;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蒲骁麟;细胞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7 王宝中;白血病细胞系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鉴定及冻存方法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8 郭振红;Fas、IFN-γ及MHCⅡ类分子在树突状细胞的活化或活化后死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9 崔向丽;H_(TA)-HSP70_(BCG)冲激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变化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10 熊菲;双歧杆菌对树突状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钱铮;日研究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免疫细胞[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丹 通讯员 高翠峰;揭秘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N];健康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