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惠萍  吴海云  伍方红  李影捷  蔚林兰  范发才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观察死亡率、气管插管率、血气分析指标等。结果:2组28天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气管插管率治疗组为12.5%,对照组为29.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2组均有所改善,其中PaCO2治疗组为(51.6±3.4)mmHg,对照组为(64.8±6.8)mmHg,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16±9)天,对照组为(21±11)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天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秀芬,蒋彩英,朱雨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其它并发症4例诊治体会[J];中原医刊;1995年07期
2 谢灿茂,周宇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年05期
3 吕学东,冯健,倪松石;机械通气序贯应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23例[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4 程利;;血浆NT-proBNP检测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09期
5 朱静,常静,黄小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0例效果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6 曹林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江西医药;2010年02期
7 邓志辉;于化鹏;;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7期
8 覃士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气道管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9 苏建明!21420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时的糖代谢异常[J];江苏医药;2000年01期
10 张飚;;无创通气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8期
11 高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处理[J];中国临床医生;2004年01期
12 张云先,陶樱,孟锦霞,韩鲁黔;双相正压经鼻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4年06期
13 吴桂香,谢芙蓉,邓翊敏;应用纤支镜和呼吸机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4年12期
14 吴小青,叶良玉,徐效峰,叶莉,顾海波,张友惠,田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双正压通气的监测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12期
15 张波!100853北京,刘又宁!100853北京;气管内吹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二氧化碳的清除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2期
16 李镛 ,顾学章 ,周寿生 ,白镭;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4年05期
17 徐绍萍;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治疗并发症分析与护理对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4期
18 江文宇,容永璋;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5年05期
19 吴海蓉;乔小民;李春;;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7年10期
20 孟东亮;杨丽;刘志文;;无创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艳玲;曲妮妮;;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一)[C];2004年
2 史佳;;Glu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A];2009年浙江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丁琛杰;;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王导新;薛亚梅;张治;张桂蓉;唐碧琼;;BIPAP呼吸机抢救经高频通气治疗无效的呼吸衰竭的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5 程燕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护理[A];河南省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重症监护技术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6年
6 赵玉敏;;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A];山东省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娄瑞芳;魏苗苗;白丽芳;;呼吸衰竭的处理和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倪淑红;;不同营养支持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八卷 护理分卷)[C];2006年
9 刘兰;;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的护理[A];外科急危重症监护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方丽;林凤;彭雯;唐忠平;;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A];贵州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癌—α_1-抗胰蛋白酶与肺癌的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徐正莉;润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侯小华;NIPPV治疗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4 赵立;死腔负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呼吸肌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韦衮政;新制六安煎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张彩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赵卫国;死腔内气体吸出技术治疗呼吸衰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8 耑冰;泻肺化瘀法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循环作用选择性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金焱;益气活血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小气道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朱慧志;补肺通络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界呼吸衰竭”状态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2 郭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乐永宏;肺炎衣原体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D];江西医学院;2003年
4 赵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营养不良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6 李津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低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蒋文中;简易呼吸衰竭评估系统(SURFES)的建立与评价[D];暨南大学;2004年
8 杨春红;呼吸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9 曾春芳;ICAM-1、E-选择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10 蔡晓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及防治原则探讨[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艳玲 曲妮妮;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朱立明;我国危重呼吸衰竭救治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朱惠莉;增加老年人呼吸衰竭通气量相关要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于英杰;慢性肺心病之呼吸衰竭护理[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清肺化瘀煎治疗呼吸衰竭效佳[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老人感冒须格外重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呼吸衰竭的诊断要点及分型[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 张洪军;初春,别让肺炎缠上宝宝[N];中国妇女报;2006年
9 ;夏季要警惕中毒型细菌性痢疾[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0 首都儿科研究所 董声焕;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中国医药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