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疫情调查及其发生规律初探
【摘要】:2011~2013年,项目组对云南、海南、广东和广西等橡胶主产区的棒孢霉落叶病(CLFD)疫情进行调查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总共调查的81个监测点中,约有92%的监测点发现了该病的为害,且疫情逐年加重,以海南省的大丰农场、西庆苗圃、十月田苗圃和保显农场,云南省的勐醒农场、蚂蝗堡农场和坝撒农场以及广东省的红十月农场等监测点的发病率最高,病情严重。主栽品种田间调查发现,文昌11、云研277-5、云研77-4和热研7-33-97等品种的抗/耐性水平较高,而RRIM600、PR107、GT1和红星1等品种的抗/耐病性水平较差。全年病害消长动态调查发现,该病一般3~4月出现病情,8~9月病情急剧上升,10~11月达到全年最高峰,后逐步下降。多年的调查结果发现,棒孢霉落叶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逐年加重趋势,且主栽品种中很少有品种(品系)表现出耐病或抗病性。
|
|
|
|
1 |
夏元熙;番木瓜畸叶病病因的探讨[J];福建果树;2001年01期 |
2 |
鲁守强;;苏北棉区棉花后期叶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J];棉花科学;2013年04期 |
3 |
夏元熙;番木瓜畸叶病病因的探讨[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1年04期 |
4 |
王伟,管先军,李爱英;病叶病果田间埋 危害加大不应该[J];农村百事通;2002年22期 |
5 |
刘国荣,李秀芹,起义,王忠志,张淑琴,赵祥林;玉米花白叶病与锌[J];农业与技术;1996年03期 |
6 |
刘建,朱水芳,杨莉莉,周慧文;桃红叶病病原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9年04期 |
7 |
刘淑綺,李同庆;茶皱叶病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8年02期 |
8 |
王义平;葡萄污叶病及其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1997年04期 |
9 |
赵玖华;;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与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19期 |
10 |
李秀启;赵玉玲;张庆社;陈坤;贾宝华;马朝喜;;灰色关联度法在番茄抗黄化曲叶病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J];蔬菜;2013年01期 |
11 |
华藏加;;青海毛白杨皱叶病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年08期 |
12 |
夏书奥;水稻小苗褐叶病调查简报[J];吉林农业科学;1984年02期 |
13 |
冯竹胜,彭爱英;棉花窄叶病和枯叶病[J];河南农业;1999年08期 |
14 |
薛惠勤;;花生黄心叶病的防治[J];农业知识;1995年07期 |
15 |
龚猛;秋延迟番茄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2002年09期 |
16 |
陈继坦;;如何防治红梅皱叶病[J];中国花卉盆景;2009年11期 |
17 |
孙丽娟;;泡桐花叶病病原的研究初报[J];林业科技通讯;1983年01期 |
18 |
张仲凯,方琦,周雪平,丁铭,彭潞波,张丽珍;烟草曲叶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细胞病理[J];西南农业学报;2003年01期 |
19 |
高九思;苹果生理性烫叶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控措施[J];果农之友;2005年11期 |
20 |
王晶;吕岳邦;张晓明;闫国华;周宇;张开春;;北京红灯樱桃皱叶病的发病情况和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