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

【摘要】: <正>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蔡昉认为,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经济增长固然是就业增长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常常并不导致相同的就业增长。中国目前的总体就业弹性为0.1,也就是说,GDP增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经济增长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J];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20期
2 常兴华;世纪末的中国经济增长研讨会纪要[J];经济学动态;1998年06期
3 付明,姜颖;对我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思索[J];商业经济;2005年08期
4 本刊编辑部;扩大就业靠什么[J];中国劳动保障;2002年06期
5 肖灵机,徐文华,熊桂生;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制度解释及制度安排[J];当代财经;2005年06期
6 张庆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经济学悖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11期
7 钱振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增长预测及其对策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李颖;;中国的奥肯定律与就业增长研究[J];北方经贸;2007年09期
9 李长安;;遏制中国经济放缓的“拐点”[J];西部论丛;2008年08期
10 李茂慧;王金辉;;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7期
11 齐艳玲;吕红珊;齐艳杰;;吉林省经济高增长低就业的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2期
12 王阳;;北京地区就业增长及结构变动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13 张琳娜;;河南省第一产业就业现状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4 刘丰田,吴红霞,潘文英;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数量关系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5 吕红珊;齐艳玲;;基于制度视角的吉林省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6期
16 白玉红;张晓华;;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7 岳军;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政策[J];财政研究;1999年06期
18 ;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1期
19 林毅夫;;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J];宁波经济;2001年01期
20 茅于轼;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分析[J];大经贸;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维华;;中国经济增长是否促进福利增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井百祥;刘长庚;孙红玲;;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配置模式[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胡曙光;;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种政治经济的解释——兼论当前投资过热问题[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颖;汪昌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诸大建;孟维华;徐萍;;1980—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福利的贡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6 ;邱晓华:中国经济没有过热 明年增幅将超8%[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7 蔡昉;;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姚洋;;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一辑)[C];2008年
9 刘佛丁;;对20世纪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新估价——评罗斯基著《战前中国经济增长》[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10 桑百川;;中国经济增长:困难与前景[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峰;中国经济增长的阻滞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沈宗范;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外资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4 刘艳;中国转型期失业问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5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王旭升;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王凯;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张得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劳动就业及其失业预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邬雪芬;浙江省劳动就业特征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娟;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焕周;中国经济增长和失业问题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刘维林;论跨国公司的就业效应[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黄载曦;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变迁与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邓金鹏;中国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贡献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子芫;就业弹性与新疆经济增长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7 叶新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和制度动因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8 吴海阳;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谭顺富;中国经济的增长要素分析与展望[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王莹;中国经济的崛起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发展[D];外交学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潘乐群;中国经济增长率,可信[N];解放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陈晓刚;龚方雄:资产价格体现中国经济增长强势[N];中国证券报;2006年
3 ;中国经济增长将有利于所有人[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解经济近忧先除民生之困[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记者 王宇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仍达7%左右[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周萃;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但仍会维持较高增幅[N];金融时报;2007年
7 李菲;工银瑞信QDII关注“中国机会”[N];中国企业报;2007年
8 周明生;坚持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并重[N];人民日报;2008年
9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 贺振华;市场信心反转应在明年[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肖京华;民营经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N];中国信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