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月经失调脱发严重须警惕红斑狼疮

陈立军  
【摘要】: <正>云杉今年29岁,是一名售货员。从去年4月开始,她发现自己的经期越来越不规律,并且开始出现严重的脱发。她觉得自己只是劳累过度,故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维;孟娟;;系统性红斑狼疮[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6年09期
2 樊敏;;一家三姐妹系统性红斑狼疮[J];华中医学杂志;1991年03期
3 陈顺东;;抗核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9年02期
4 陈巨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瓣膜病1例报告[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1年02期
5 陈筱琴;;系统性红斑狼疮12例误诊分析[J];浙江医学;1991年04期
6 丁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黏膜受损的临床表现[J];现代实用医学;2008年11期
7 张晓光;李艳玲;马耀辉;刘强;四荣联;要少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静滴环磷酰胺注射液致剧烈头痛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08期
8 胡俊平;;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水痘再发1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1年04期
9 阙利亚;刘梅莹;;药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阙利亚;阙立成;郭志坚;刘梅莹;徐爱生;崔玉光;;系统性红斑狼疮54例的临床特点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7年13期
11 张振楷;张克智;李珍;;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表现与内脏损害之间联系的探讨[J];天津医药;1982年12期
12 曹茂荣;孙大炜;董滨;董鹏飞;孙志宏;赵凌怡;张春妍;;重叠综合征致肺动脉高压1例[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3 曾昭耆;晚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J];山东医药;1982年01期
14 叶华;栗占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严重高脂血症1例报告[J];北京医学;2010年01期
15 容中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部表现[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6年11期
16 刘学明;;抗核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J];国际免疫学杂志;1979年05期
17 沈大为;;发生多发性神经炎和皮肤坏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82年Z1期
18 黄荣魁;惠艳;潘生贵;;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红斑狼疮等皮肤病的临床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19 张凤山,任潞雪,邹树明;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的探讨(附471例SLE临床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20 周其林;林昇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胸病变50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198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锡孟;李艳芬;;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骨瘤1例[A];玉溪市第十二届内科学术年会讲义[C];2008年
2 黄卫华;;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林冰;吴东海;王丽英;曹慧颍;张政新;刘艳秋;;不同性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分析比较[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王玉华;吴庆军;郑文洁;曾小峰;唐福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奴卡菌病二例[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刘平;周涛;马海涛;李晓绿;邱文淼;;以肢端坏死为首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临床病例报道[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曾皓琛;;激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曾伟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小腿巨大溃疡皮瓣转移成功一例[A];第十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钢;;类风湿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辅助检查路径分析与临床诊治[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许蓓;林进;徐立勤;徐丹怡;曹恒;孙德本;;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功能损伤的早期检测指标[A];2009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闽光;张晓嫣;王建萍;邢东炜;苏晓;;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CT短期随访分析(附64例报告)[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博;血必净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冯金保;中国汉族人群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家系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荣良;系统性红斑狼疮OAZ基因通路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林纤;iTRAQ多重标记技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孙崇玲;LL-3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少然;T辅助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评估价值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范晔;中国汉族人群P2X7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汤媚妮;白芍总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姜忠信;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病理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10 吴倩;IFNλ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H因子水平及其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慧;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3 石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散性肺泡出血病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朱青青;3种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5 吴玲艳;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杜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血清IFN-γ、IL-10水平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年
7 黄金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鼠机制及疗效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8 成姣梅;抗β_2GPⅠ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10年
9 周若宇;TLR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云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罗彦彦;肝细胞核蛋白及胞浆蛋白诱导建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兔模型[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维生;如何早期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N];潮州日报;2009年
2 陈静;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N];保健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胡德荣;降伏红斑狼疮 “仁济”领跑[N];健康报;2010年
4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 薛鸾 主任医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和转归[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5 记者 王丹;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国数据”发布[N];健康报;2011年
6 通讯员 孙国根 记者 陈青;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新疗法[N];文汇报;2011年
7 孙国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了“新钥匙”[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解放军福州总医院风湿科 李忆农博士;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绝症吗?[N];福建科技报;2004年
9 ;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够根治吗?[N];工人日报;2001年
10 俊英;中西医结合可延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稳定期[N];中国医药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