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21·7”河南特大暴雨水汽和急流特征诊断分析

汪小康  崔春光  王婧羽  杨浩  周文  
【摘要】:2021年7月中下旬在河南省发生了一场极端强降水过程,暴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落区集中,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基于自动站雨量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探讨了多尺度系统、急流和地形对水汽的输送和辐合及降水形成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暴雨发生在远距离台风影响的有利环流背景之下,大量来自西太平洋的水汽从边界层和对流层低层进入河南东侧,来自南海的水汽从南侧对流层中低层进入降水区,在低涡、切变线和辐合线的共同作用下,引发强降水。低空急流与边界层急流的耦合形成低层水汽辐合上升中心,地形起到了动力阻挡抬升和热力抬升作用,并与急流综合作用,使强降水呈带状出现在山前,且20日位于豫中,21日在豫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高留喜;万明波;高慧君;刘畅;王彦;;2009年山东“8.17”特大暴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4期
2 王继志;;1973年7月2日北京特大暴雨分析[J];气象科技资料;1974年01期
3 高留喜;王彦;万明波;刘畅;;2009-08-17山东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及地形作用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4 顾清源,康岚,徐琳娜;川北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04年01期
5 陈炳洪;林良勋;张维;吴乃庚;;5·23广东特大暴雨过程特点及数值诊断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5期
6 王厚广,黄明政,凌艺;鲁南“93.8”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海岸工程;1994年04期
7 魏启梅,朱小雅;“94.8.6”深圳特大暴雨分析和预报[J];广东气象;1995年03期
8 汪德宇,沈福新,蔡萍,夏宝仁,唐奎斋;我国南方特大暴雨的一些特点[J];水文;1990年03期
9 刘毅;段相洪;杨晓怡;王冀;;重庆“9.5”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方建刚;陶建玲;白爱娟;宁志谦;;陕南近期两次特大暴雨天气成因的对比分析[J];灾害学;2006年02期
11 阿不里米提·塔西,王旭,徐予洋;初夏一次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J];新疆气象;2002年01期
12 宋清芝;乔春贵;谷秀杰;林丽;;郑州市两次不同背景下特大暴雨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年03期
13 朱官忠,李玉华;“93.8”鲁南特大暴雨的分析[J];气象;1994年02期
14 王景昌;济南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J];山东气象;1988年04期
15 余霖枫;姜建丰;宋珊珊;;引发泰顺特大暴雨的两次台风特征对比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20年04期
16 符式红;冯文;赵付竹;;近40年海南岛后汛期特大暴雨环流特征[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S1期
17 蒋军,谭艳梅,李如琦;2004年7月新疆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新疆气象;2005年04期
18 管耀红,张兵;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熵诊断分析[J];广东气象;1997年S1期
19 章淹;高压“东阻”对特大暴雨形成的作用[J];气象学报;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姚胜芳;唐文;;急流和台风环流耦合作用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宋清芝;乔春贵;谷秀杰;;郑州市两次不同背景下特大暴雨诊断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刘毅;段相洪;杨晓怡;王冀;;重庆“9.5”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婷婷;周乐照;;2018年5月7日闽南极端特大暴雨成因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8年
5 蒋义芳;尹东屏;王锡中;刘安宁;严文莲;王卫芳;;2008年滁河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程米芳;浦燕鸿;;“2006.5.24~25”荆州市特大暴雨特征分析[A];2007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省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7年
7 吕娟;李鸾;朱琦;;皖南地区“7.10”特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沈树勤;解以扬;李大鸣;李培彦;曾明剑;;南京市特大暴雨城市积涝的仿真模拟[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邢建忠;张兴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触发和维持机制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夏文梅;徐芬;汤达章;;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11 王登炎;周小兰;汪晓滨;;长江中游特大暴雨形成的物理图象和机理[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2 辜晓青;殷剑敏;;南昌市“030624”特大暴雨的城市内涝仿真模拟[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3 王华军;;吉安南部山区一次台风特大暴雨预警实例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14 王军;高正庆;张广周;吴璐;;豫中地区一场突发特大暴雨成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5 董如根;潘云华;;郧西马安2007·8·9特大暴雨的成因分析[A];2007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省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7年
16 黄文海;谢仁忠;黄汝红;李会玲;莫丽阳;;钦州市2014年6月特大暴雨及城区内涝成因分析[A];第四届广西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7 林毅;刘爱鸣;潘宁;;热带气旋“南玛都”特大暴雨成因分析[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18 王华军;;井冈山区一次台风特大暴雨预警实例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雷达及其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9 管勇;张薇;胡丽华;钟雄炎;;江门市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诊断分析[A];第六届粤西、北部湾区域气象合作会议暨气象灾害防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0 黄先伦;郭圳勉;黄小丹;程正泉;;“9.21”粤西特大暴雨的动力和热力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文;热带扰动和弱冷空气引发的海南岛秋汛期特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
2 董丽娜;初夏至盛夏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及其异常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3 茅家华;基于多源遥感资料同化的北京“7·21”特大暴雨暖区降水机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康延臻;华北“7·20”特大暴雨动力诊断与数值模拟[D];兰州大学;2017年
2 徐珺;热带扰动引发的华南特大暴雨个例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覃丽;广西前汛期暖区特大暴雨MCC的数值模拟与诊断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何静;基于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的北京“7.21”特大暴雨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于波;2004年重庆“9.5”特大暴雨与西南低涡的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孙晓巍;辽宁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及预报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魏建宁;亚非急流入口区的动能变化对华北干旱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
8 字冉;夏季亚洲急流年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9 姚慧茹;亚洲急流的空间结构及其与中国冬季气候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10 刘华悦;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特征及其对沙尘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11 曾瑾瑜;一次福建特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和同化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2 代玮;索马里急流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亚洲季风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13 任浩;500hPa急流自动分析算法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7年
14 阎凤霞;“03.7”江淮特大暴雨过程中干侵入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15 徐之骁;不同云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7.21”北京特大暴雨模拟的对比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16 林良根;暴雨和沙尘暴过程中干侵入的作用及其与凝结潜热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7 周国兵;一次西南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8 陈建杰;区域性水旱灾害风险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19 韩国庆;2013年Wyrtki急流变异及影响机制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6年
20 马晓华;2007年8月陕西一次暴雨过程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周爱春 张永 文科;河南遭遇特大暴雨袭击 气象部门积极应对[N];中国气象报;2021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 王艾冰 邱越 谭琪欣;直击河南特大暴雨[N];健康时报;2021年
3 陈振鹏 本报记者 盛利;特大暴雨为何突降冕宁?未来如何科学应对[N];科技日报;2020年
4 记者 邵明亮;两轮特大暴雨致我省近420万人受灾[N];四川日报;2020年
5 本报记者 朱丽亚;特大暴雨突袭山城[N];中国青年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柳荐秋 通讯员 官景得;灾未至时已绸缪[N];中国气象报;2017年
7 记者 闫雪静;“7·21”特大暴雨造成全市近百亿元经济损失[N];北京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孙楠 吴越 丁继武;求解北京“7·21”特大暴雨[N];中国气象报;2012年
9 记者 马国顺 周者军;礼县普降特大暴雨 22个乡镇受灾[N];甘肃日报;2012年
10 记者 孟静、黄俊华、蔡朝阳;特大暴雨致我省107万人受灾[N];湖北日报;2012年
11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卢绍琨;普降特大暴雨羊城多处水浸[N];广东建设报;2010年
12 记者 郑礼志;我市遭特大暴雨袭击[N];遵义日报;2010年
13 通讯员 杜学宁波 何静;勉县再遭特大暴雨袭击[N];汉中日报;2008年
14 记者 刘敏文;我市遭遇特大暴雨侵袭[N];岳阳日报;2015年
15 记者 高琳 孙楠;北京7·21特大暴雨科学研讨会召开[N];中国气象报;2012年
16 成都商报记者 马天帅 肖刚;当特大城市遇上特大暴雨[N];成都日报;2011年
17 记者 杨绮薇;广东成功预报两次特大暴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18 本报记者 曾涛;激战特大暴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19 本报记者 王建忠 通讯员 周爱春;百次预警追踪特大暴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0 记者 张景华;广州:不能承受暴雨之重[N];光明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