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上升-平漂-下降”探空资料的长江中下游暴雨同化试验

张旭鹏  郭启云  杨荣康  马旭林  曹晓钟  
【摘要】:为进一步讨论新型"上升-平漂-下降"探空数据在资料同化与数值预报中的应用效果,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及WRFDA(WRF data assimilation)同化系统进行同化对比试验。在对新型探空试验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稀疏化的基础上,将下降段资料与常规观测资料组合同化,并讨论其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预报质量的影响及原因。主要试验结果包括:通过与FNL资料、业务同站探空数据交叉对比验证最新试验数据准确性;使用特性层与规定层结合的方案对新型探空上升、下降段进行稀疏化处理可以得到较优效果;同化下降段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暴雨预报技巧;风场及湿度场的调整是暴雨预报技巧有所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韩风军;王建;;修正的探空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产业科技创新;2020年13期
2 黄燕燕;万齐林;陈子通;张诚忠;丁伟钰;;加密探空资料在华南暴雨数值预报的应用试验[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2期
3 赵国卫;单站探空资料分析及预报系统[J];气象;1988年06期
4 苏艳虹;;探空资料在地面云观测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5年27期
5 孟显进;探空资料在短期天气预报中的运用[J];气象;1979年09期
6 张文龙;范水勇;陈敏;;中尺度模式探空资料在北京局地暴雨预报中的应用[J];暴雨灾害;2012年01期
7 魏蕾;雷恒池;;加密探空资料同化对一次降水预报能力改进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2年06期
8 徐同;王晓峰;张蕾;杨玉华;李佳;;加密探空资料在华东区域业务模式中的应用试验[J];暴雨灾害;2016年04期
9 张杰;关一清;;成都冬季雾在夜间探空资料上的反映[J];四川气象;1990年03期
10 冶林茂,田震,韩富安;甚高频电话通信用于探空资料自动处理系统[J];气象;1988年11期
11 叶笃正;探空资料的应用(二)[J];气象;1977年12期
12 叶笃正;探空资料的应用(一)[J];气象;1977年11期
13 高笃鸣;李跃清;程晓龙;;基于西南涡加密探空资料同化的一次奇异路径耦合低涡大暴雨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18年03期
14 张金龙;阮新;;气象探空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的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年11期
15 冯旭明;气象探空资料的客观分析[J];四川气象;2001年03期
16 刘晓璐;刘建西;张世林;刘平;;基于探空资料因子组合分析方法的冰雹预报[J];应用气象学报;2014年02期
17 魏东;孙继松;雷蕾;杨波;时少英;;三种探空资料在各类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气象;2011年04期
18 翟盘茂;中国历史探空资料中的一些过失误差及偏差问题[J];气象学报;1997年05期
19 耿令平,刘文;用PC—1500机作单站探空资料分析[J];山东气象;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松;程华;王东勇;吴德成;周军;;模式探空与实际探空资料的对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王雯燕;张恩红;唐文哲;张宏利;张纳伟锐;;基于探空资料对2011年秋冬我国大雾结构特征的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第五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3年
3 范学峰;许方璐;管卫江;付伟基;;模式探空资料在雷暴潜势预报中的应用[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4 刘晓璐;刘建西;张世林;刘平;;基于探空资料因子组合分析方法的冰雹预报[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 第16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大气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气象防灾减灾[C];2014年
5 周佑云;汪晓滨;郑国光;曲晓波;乔林;毛节泰;刘桂清;陈英英;王志文;刘新建;;郴州2008年1—2月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探空资料的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6 许晓林;王晓峰;陈葆德;;台风“鲇鱼”登陆过程的加密探空资料在GSI同化系统中的应用[A];2011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刚;王颢樾;柴素盈;余珂;樊雯璇;王卫国;;利用高分辨率探空资料对对流层-平流层热力结构的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 中高层大气及其与对流层的耦合[C];2014年
8 赵志强;李佳;;用与初估场比较的方法分析L波段探空资料质量[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胡晓华;费建芳;张翔;韩锐;;南京上空大气传播环境的数值模拟[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必军;陈洪滨;;青藏高原中性大气天顶延迟特征及其修正模式[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1 金平;杨会文;;皖西GPS加密探空试验资料分析[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12 师春香;;卫星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方法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地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3 梁建平;韦丽英;覃晓玲;;GTC2型探空备份设备探测问题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4 李永;吴泓;王宏斌;;强对流内部探空跳变现象特征分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6年
15 唐林;张中波;王治平;;湖南省东江水库空中过境水资源及增雨潜力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6 孟智勇;唐晓静;岳健;白兰强;黄龄;;地面和探空资料的EnKF同化对北京7·21暴雨模拟的影响[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8年
17 邓承之;何跃;翟丹华;何军;;重庆风雹天气的探空资料及环境参数统计分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6年
18 杨树臣;刘西川;苏小勇;;利用水汽标高研究北京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9 王蓉蓉;周顺武;马悦;;基于探空资料分析邢台气温变化中城市化响应[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城市、降水与雾霾——第五届城市气象论坛[C];2016年
20 叶磊;臧增亮;何亿强;尤伟;吕新民;;长三角地区夏季雷暴对流有效位能计算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孟晓文;常规探空资料同化对重庆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李秋阳;加密探空资料同化对北京地区边界层数值模拟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
3 吴泓锟;利用高分辨率探空资料统计中国重力波时空分布特征[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4 廖芷仪;天山地区暴雨数值模拟及资料同化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支星;三种再分析资料的高空温度与中国探空温度资料的对比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谢潇;全球变暖背景下多种资料的高空温度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姚爽;L波段探空数据分析及在区域模式中的同化应用试验[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4年
8 吴茜;中国近60年温度和高度探空资料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雪莲;利用高分辨探空资料分析热带下平流层重力波活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赵佳莹;中国区域探空资料与再分析资料位势高度场和风速场的对比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11 夏静雯;中国气候区划与降水云团内的温湿风垂直分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2 彭冲;GPS掩星资料与探空资料对比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3 杨雨轩;基于华南冬季暴雨的雷达资料四维集合变分同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14 杨东;暴雨公众预报准确率检验的评分方案设计与优化[D];兰州大学;2017年
15 张成宏;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暴雨预报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16 李舒文;城市效应对华南暖区暴雨的影响[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17 杨群;贵州铜仁暴雨特征分析及物理机制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18 张书萍;华北空中水资源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尺度海—陆温度变化的关系[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简菊芳;走出探空资料不足之困[N];中国气象报;2021年
2 本报记者 卢健;4000万组数据升“值”记[N];中国气象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张超;让北京奥运有雷无险[N];科技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潘锋;风雨变无常 神州气象新[N];中国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辛雨;极端暴雨预报:能否再准一点[N];中国科学报;2021年
6 本报记者 郭静原;暴雨预报难在哪[N];经济日报;2021年
7 通讯员 张翠萍 李荣;郑州探索建立递进式暴雨预报预警工作机制[N];中国气象报;2021年
8 本报记者 宛霞;助华南暖区暴雨预报能力提升[N];中国气象报;2021年
9 记者 王亮;我国暴雨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升[N];中国气象报;2021年
10 本报记者 陈卓;北方暴雨连连,预报软绵绵[N];中国青年报;2013年
11 本报记者 张广梅 马东雷 通讯员 周恩泽;辽宁 三防联动机制 守护江河安澜[N];中国气象报;2017年
12 本报记者 申敏夏 杨群娜;暖区暴雨触发条件复杂 预报难度大[N];中国气象报;2017年
13 本报记者 段昊书 李傲 通讯员 林春泽 徐明;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为雨而生 打造区域气象科技创新高地[N];中国气象报;2017年
14 本报记者 卢健;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布高原“天目” 网西南暴雨[N];中国气象报;2017年
15 本报记者 贾静淅 蒋丹 通讯员 张海燕 张洲 何广丰;战最强降雨 守潇湘安澜[N];中国气象报;2017年
16 本报记者 崔国辉 通讯员 王焱 尹丹枫;下好“先手棋”保川蜀一方水土[N];中国气象报;2017年
17 本报记者 张广梅 马东雷 通讯员 孙欣 依航 周恩泽;敢为风雨先[N];中国气象报;2017年
18 本报记者 付丽丽;精细预报 科学决策 提前预警[N];科技日报;2017年
19 本报记者 吴越;暴雨预报难在哪?[N];中国气象报;2012年
20 通讯员 徐明 林春泽;华南暴雨预报技术研究启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