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中国龙卷的时空分布特征

范雯杰  俞小鼎  
【摘要】: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其他有关资料,根据"增强藤田级别"龙卷级别分类标准,对1961—2010年50年间中国EF2或以上级强龙卷(Significant Tornadoes)和2004—2013年10年间中国EF1或以上级龙卷的时空分布、发生频率和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1961—2010年50年间共记录到165次强龙卷,含EF2级145次、EF3级16次、EF4级4次,年均3.3次;(2)强龙卷主要分布在中国江淮地区、两湖平原、华南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东南部等平原地区,具有在某地频发的特征;(3)165次强龙卷中,1986—1990年间的发生最为频繁,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大多发生在春、夏两季,4—8月的数量占全年的87%;发生起始时间多集中在12—20时;(4)强龙卷发生过程中多伴随有冰雹和/或暴雨等天气现象,其路径长度与强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5)165次强龙卷至少造成1772人死亡,3.17万人受伤,总结了记录到的最强25次龙卷的灾情特征;(6)2004—2013年10年间共记录到143次EF1或以上级龙卷,含EF1级121次、EF2级19次、EF3级3次,其空间分布与1961—2010年强龙卷的分布相似;10年间,2005年记录到的数量最多,此后呈逐年下降趋势;(7)利用2004—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其他相关资料记录的龙卷资料中EF1级龙卷和EF2或以上级强龙卷的发生数量之比,以及不完整的EF0级龙卷与EF1或以上级龙卷的发生数量之比,粗略估计得到1961-2010年50年间中国年均发生龙卷的次数不低于85次,EF1或以上级龙卷年均发生21次,不及美国龙卷发生频率的十分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王慕维;龙卷与龙卷的探测[J];气象;1979年06期
2 褚红星;李兆明;麦文强;杨云茜;;网络媒体信息在海南8.29龙卷灾情调查中的应用分析[J];气象科技进展;2020年06期
3 郑艳;林正扬;蒋贤玲;;海南龙卷统计特征[J];气象科技进展;2020年06期
4 俞小鼎;;对佛山市龙卷研究中心的几点印象[J];气象科技进展;2020年06期
5 贾朋群;李兆明;;关注龙卷将我国激烈天气研究引向深入——记2020年全国龙卷学术交流会[J];气象科技进展;2020年06期
6 蔡康龙;黄先香;李彩玲;炎利军;李兆明;顾伯辉;何秋蕊;张晶晶;;2020年中国龙卷过程及灾情特征[J];气象科技进展;2021年01期
7 李峰;李柏;唐晓文;张林;李瑞义;;近20年美国龙卷探测研究进展——对我国龙卷风研究的启示[J];气象;2020年02期
8 李彩玲;黄先香;蔡康龙;炎利军;李兆明;;2019年中国龙卷等对流大风过程及灾情特征[J];气象科技进展;2020年01期
9 程亮;元慧慧;高耀庭;;中美两国龙卷灾害对比简析[J];生命与灾害;2020年05期
10 周红根;李昭春;孙强;朱毅;刘俊;高振翔;;江苏龙卷观测预警试验基地雷达网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11 黄先香;炎利军;蔡康龙;李兆明;;2018年中国龙卷活动特征[J];气象科技进展;2019年01期
12 张萌;;我国龙卷预警试验的前沿阵地——访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炎利军主任[J];气象科技进展;2019年01期
13 黄先香;俞小鼎;炎利军;王硕甫;李兆明;;1804号台风“艾云尼”龙卷分析[J];气象学报;2019年04期
14 黄先香;炎利军;王硕甫;蔡康龙;余乐福;;1822号“山竹”台风龙卷过程观测与预警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9年04期
15 张一平;牛淑贞;郑世林;张宁;王建忠;刘莹莹;;“07·06”周口龙卷现场调查和可预警性综合分析[J];气象;2019年08期
16 姚聃;;龙卷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进展;2018年02期
17 王东海;李兆慧;高枞亭;柳崇健;朱建军;炎利军;杜钧;;中国与欧美龙卷统计特征比较分析及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进展;2018年02期
18 李兆慧;王东海;麦雪湖;吴凯露;刘英;王红艳;朱建军;炎利军;李彩玲;陈慧娴;龙妍妍;;2015年10月4日佛山龙卷过程的观测分析[J];气象学报;2017年02期
19 周后福;施丹平;刁秀广;张家国;;2013年7月7日苏皖龙卷环境场与雷达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红燕;王东平;牛淑贞;张晓鹏;侯凯;胡彩菊;;长葛南席一次罕见微龙卷成因分析及雷达预警初探[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邦怀;;淮北地区近10年龙卷产生的天气背景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 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C];2014年
3 徐靖宇;周长青;陈龙;王强;;2017年夏初邵阳一次龙卷天气过程个例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8年
4 陈国清;;杂谈龙卷之宏观猜断[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2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3年
5 潘文卓;缪启龙;;江苏省龙卷风特征和灾害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刘娟;;20080723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龙卷成功预警服务总结[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李向红;胡静;伍静;刘锋;郑传新;;影响广西北部的两次系列龙卷形成机制及预警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论文集[C];2017年
8 刘娟;朱君鉴;王德育;宋子忠;魏德斌;孙建印;;安徽6例龙卷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贾天山;魏德斌;梁秀;;安徽天长2007年7月3日龙卷分析[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10 何彩芬;姚秀萍;胡春蕾;全彩峰;;一次台风前部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雷达及其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1 祁丽燕;农孟松;苏洵;;一次超级单体风暴引发的龙卷过程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8年
12 李兆慧;王东海;麦雪湖;刘英;王红艳;朱建军;炎利军;李彩玲;陈慧娴;;2015年10月4日佛山龙卷过程的观测分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6年
13 宋子忠;刘娟;张健;卢海;项阳;;20050730灵璧强龙卷天气的多普勒雷达比较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雷达及其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4 黄先香;炎利军;蔡康龙;麦雪湖;余乐福;;广东一次台风外围龙卷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8年
15 吴彩霞;王坤;孙刚;李超;顾天真;袁晶;丁爱萍;;2017年江苏省一次龙卷过程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8年
16 白兰强;孟智勇;黄龄;炎利军;李兆惠;麦雪湖;黄亦鹏;姚聃;王曦;;彩虹(2015)台风雨带中的龙卷灾害调研与雷达观测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论文集[C];2017年
17 周后福;刁秀广;施丹平;翟菁;王德育;;江淮地区非超级单体龙卷风暴的雷达探测与成因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4年
18 孟智勇;白兰强;张慕容;伍志方;李兆惠;濮梅娟;郑永光;王小华;姚聃;薛明;赵坤;李兆明;彭斯奇;黎立页;;江苏盐城阜宁龙卷(2016)的灾害分布特征和形成环境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论文集[C];2017年
19 宋丽莉;何夏江;;龙卷风特征及其破坏力参数评估[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0 陈邦怀;;淮北地区龙卷与冰雹环境场特征与概念模型[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2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正齐;中国对流性灾害大风的数值模拟和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达之;2016年6月23日阜宁龙卷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21年
2 李京原;基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的中国东部一次强龙卷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3 纪晓涵;双锋面系统叠加对龙卷强对流环境场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4 任兴宇;龙卷雷暴雷达回波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
5 徐嘉;天气雷达龙卷检测算法及三维可视化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
6 朱皓清;2016年阜宁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及龙卷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
7 潘文卓;江苏省龙卷风分布特征及其灾害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沈雅珉;明清江苏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9 雷晓霞;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10 程俊;宋代湖北的气象灾害及应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11 刘洋;气象灾害综合分析和预警预报技术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12 倪克莹;天长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13 李莹;突发气象灾害事件下微博用户行为时空特征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14 隋明姜;新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15 张元平;突发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6 张德宇;山东特大型气象灾害所包含的基础周期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7 刘璐;陕西省干旱气象灾害易损性分析与区划[D];兰州大学;2009年
18 罗丹;湖南省气象灾害城市预警管理体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9 李西良;北方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感知与适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0 冯佳玮;中国龙卷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参量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李慧;多卫星多产品协同应用为龙卷监测提供新方向[N];中国气象报;2021年
2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刘钊;“巨无霸”中的“小不点”[N];中国气象报;2020年
3 通讯员 项瑛 记者 孙啸;国家标准《龙卷灾害调查技术规范》正式实施[N];中国气象报;2018年
4 记者 李晔 通讯员 吕非;黑龙江黄龙卷土又重来[N];中国气象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崔国辉;台风深入内陆后 何以引发龙卷?[N];中国气象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李慧;强对流淡季何以爆发强悍龙卷?[N];中国气象报;2021年
7 本报记者 王敬涛 通讯员 朱怡颖;以民生为指引 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N];中国气象报;2020年
8 本报通讯员 袁长焕;还“假龙卷”以“强对流”[N];中国气象报;2010年
9 ;辽宁省2019年气象灾害公报[N];辽宁日报;2020年
10 记者 王学健;2009年我国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为近20年最少[N];科学时报;2010年
11 记者 王瑞欣;青海实现重大气象灾害智能防控预警[N];西宁晚报;2021年
12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婷;面对气象灾害 预警这样发出[N];四川日报;2022年
13 记者 苏晓梅;气象灾害证明可在线免费申请[N];天津日报;2020年
14 本报记者 张梦旭;美国频繁遭遇重大气象灾害[N];人民日报;2022年
15 本报特约记者 甄翔;今年十大气象灾害造成1700亿损失[N];环球时报;2021年
16 记者 庞乐;重大气象灾害可提前48小时预警[N];西安日报;2019年
17 记者 董思;气象灾害分区预警不分区停课[N];深圳商报;2021年
18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全省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比率下降至1.13%[N];甘肃经济日报;2021年
19 ;辽宁省2020年气象灾害公报[N];辽宁日报;2021年
20 记者 陈波;今年汛期我市气象灾害趋势将呈现4大特点[N];重庆日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