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2003年云南夏季罕见高温干旱的诊断研究

解明恩  程建刚  范菠  高锡帅  
【摘要】:2003年夏季云南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范围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是自1961年以来云南最严重的夏季高温干旱天气之一,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危害程度仅次于1983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云南进入气温偏暖期后的一次夏季极端气候事件,打破多项历史纪录。利用高度、OLR、TBB等资料对此次气候灾害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稳定且偏强偏西,季风低压偏弱偏西,云南TBB值偏高,降水云系较少,OLR值偏高,对流活动抑制,云南正好处于东、西两个垂直环流圈的下沉气流控制区是形成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威;;2011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11年09期
2 ;“克拉玛依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决策信息服务系统”项目[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2001年湖北省干旱天气气候分析[A];2002年湖北省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湖北省2002年重大自然灾害合趋势分析会商会论文集[C];2002年
2 蒋斌;孙旭东;岑启林;付琼;杨玲;;贵州省兴义市5·12人工增雨试验效果评估[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李祥林;;2005年末-2006年初旱雨(雪)转折天气过程分析[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董海萍;赵思雄;曾庆存;;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初夏强降水天气研究Ⅱ.2005与2001年5月云南旱涝成因的对比分析[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刘瑜;赵尔旭;孙丹;琚建华;;东南亚地区夏季风异常对云南2005年初夏干旱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马星芬;牛俊玫;;阳泉市主汛期极端气候事件演变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郜庆林;;金华市夏季高温变化分析[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刘凤淮;陈慧;;用南方涛动等环流指数作淮安市年度干旱预测研究[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9 陈贞宏;虞苏青;杨益;杨忠明;;安顺市2009~2010年重大干旱事件及近49a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分析[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沙丽;刘强;李春光;王健元;;济宁夏季持续干旱高温天气分析研究与防御对策[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振亚;中国区域性高温事件的模拟和预估[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木;高温“炙烤”中国大部分地区[N];中国老年报;2010年
2 刘菲;高温橙色预警:不能发布完就完事[N];黄石日报;2011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孙楠 安佳;高温是一剂危险的催化剂[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庄奕 钱静华;看58年间常州高温记录[N];常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 郭起豪;我国南方地区在大范围高温基本缓和[N];中国气象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奎 实习生 谢杰 杨雅琴;南充今夏首发高温橙色预警[N];南充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军;7月高温天数破10年纪录[N];北京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冯俊松;今明最高温还要上41℃[N];重庆日报;2010年
9 记者 朱晓雯 通讯员 保广裕;我市首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N];西宁晚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毕树文;太原:高温“烤”出不少怪现象[N];发展导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