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切变线暴雨的诊断分析
【摘要】:正 一、前言 通常,梅雨雨带位于低空700hPa江淮切变线及地面静止锋之间,如果切变线上有西南涡东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有锋面气旋生成并伴有暴雨。此时雨带和暴雨区可用切交线和地面锋加以确定。当地面锋很弱
|
|
|
|
1 |
孙淑清;关于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的一种机制[J];气象;1979年04期 |
2 |
斯公望;东亚梅雨锋暴雨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4年02期 |
3 |
黎清才;一次天气尺度低空湿急流的分析[J];山东气象;1987年01期 |
4 |
仲荣根;;4-6月华南地区西南风低空急流的形成、移动及其预报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
5 |
朱乾根
,周军;江淮地区急流切变线暴雨的物理机制及诊断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
6 |
Louis W.Uccellini;张正秋;;急流与强对流风暴系统的关系[J];气象科技;1993年01期 |
7 |
施其仁
,张云鸾;夏季低空急流形成与温湿场关系的初步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
8 |
李建辉;登陆台风周围的低空急流[J];气象;1980年08期 |
9 |
孙淑清;东亚大尺度低空急流的背景流场与东半球的越赤道气流[J];气象学报;1986年01期 |
10 |
胡欣,徐国强,苏华;急流对海河南系一次特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J];气象;1999年07期 |
11 |
郑丽娜;靳军;王增连;孟伟;;山东西北部2009年非汛期罕见大暴雨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
12 |
彭本贤;华南低空急流影响广西暴雨的机理[J];广西气象;1990年03期 |
13 |
韦统健,张晶;91年夏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有关结构的诊断研究[J];气象科学;1995年01期 |
14 |
苗玉芝,任璞;山西省一次连阴雨过程分析[J];山西气象;1995年03期 |
15 |
李菁,黄明策,姚才,卢伟萍;引起广西西风系统特大暴雨的低空急流分析[J];广西气象;2005年01期 |
16 |
余鹤书,晁淑懿;南亚高压中部型与我国雨带分布[J];高原气象;1985年04期 |
17 |
任敏;罗连升;;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洪涝及2003年的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
18 |
Moriaki Hinokio,黄耀荣;低空急流、湿舌和与冷锋有关的强雨带的中尺度系统的个例研究[J];海洋预报;1988年S1期 |
19 |
焦佩金;南北方双雨带相对应 江淮四川干旱区相连[J];气象;1994年11期 |
20 |
万雪丽;杨静;;低空急流对贵州夏季暴雨的作用分析[J];贵州气象;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