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大气静力稳定度
【摘要】:
<正> 空气的垂直运动对天气的变化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云雨等重要天气现象的生消有着直接的影响。大气中的垂直运动,按其产生的原因、影响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性的垂直运动,另一类是对流性垂直运动。本讲讨论的是与对流
|
|
|
|
1 |
王两铭;第三讲 大气热力学[J];气象;1983年05期 |
2 |
雷雨顺,吴正华;静力稳定度的能量分析[J];气象学报;1980年04期 |
3 |
刘式适;第四讲 大气静力稳定度[J];气象;1983年05期 |
4 |
霍义强,林海,卜玉康;丽江内陆降水背景值路径分析和计算[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5 |
陶祖钰,黄伟;大暴雨过程中与急流相关气块的三维运动分析[J];气象学报;1994年03期 |
6 |
崔树勋,袁开朗,于世秀;“θse递减率公式”及其在大连冬季层结分析中的应用[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7 |
张冬梅;大气中的波状云[J];河南气象;1998年02期 |
8 |
张维,邵德民,殷鹤宝,何珍珍;中国沿海城市的气块后向轨迹分析[J];气象;1994年12期 |
9 |
李任承;大气层结不稳定能量的简便计算方法[J];气象;1987年11期 |
10 |
Dale R.Durran
,潘长明;科里奥利力是造成惯性振动的真正原因吗?[J];海洋测绘;1996年01期 |
11 |
刘栋,高守亭;饱和湿大气Brunt-Visl频率及修正的相当位温[J];气象学报;2003年03期 |
12 |
章国材;大气中的对流模型[J];气象学报;1988年02期 |
13 |
何玉龙;黄建菲;吉廷艳;;贵阳降雪和凝冻天气的大气层结特征[J];贵州气象;2007年04期 |
14 |
张苏平;杨育强;王新功;魏建苏;;低层大气季节变化及与黄海雾季的关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5 |
徐峰;牛生杰;张羽;赵丽娟;岳岩裕;刘霖蔚;蔡寿强;张书文;;雷州半岛雾的气候特征及生消机理[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
16 |
王建中,李彰俊,姜学恭,温市耕;运用近代气象理论对内蒙古强降雪过程的预报试验(下)——对称不稳定性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0年02期 |
17 |
王晓彬,苏炳凯,林振山;大气对流的阻尼模型[J];气象科学;2000年04期 |
18 |
盛裴轩,毛节泰;我国大气污染物远距离传输的估计——Ⅰ:轨迹分析[J];气象学报;1987年01期 |
19 |
吕克利;大气层结和天气尺度位温扰动对锋生的作用[J];大气科学;1991年05期 |
20 |
赵秀英,彭治班,吴宝俊,刘玉玲,李耀东,刘健文;下沉对流有效位能[J];气象;200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