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化物理过程对GRAPES 4DVAR同化的影响
【摘要】:线性化物理过程能够改善四维变分同化中极小化收敛的稳定性和增加极小化过程中对大气物理过程和动力更加精确的描述,它是四维变分同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在GRAPES全球模式中研究线性化物理过程,尤其是两个湿线性化物理过程,改善切线性模式预报精度,来提高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的分析和预报效果。线性化物理过程的开发首先需要简化原非线性化物理过程中的强非线性项,然后对线性化物理过程进行规约化,以抑制切线性扰动的异常增长。目前GRAEPS全球模式中的线性化物理过程主要包括次网格尺度地形参数化、垂直扩散、积云深对流和大尺度凝结。线性化物理过程预报精度的检验方法是通过选择合适大小的初始扰动(同化分析增量),来比较非线性模式和切线性模式中的扰动演化的纬向平均误差。然后以绝热版本的切线性模式为基础,通过冬、夏两个个例试验来分别检验4个线性化物理过程的12 h预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次网格地形参数化和垂直扩散两个干线性化物理过程方案,可以有效抑制住绝热版本切线性模式低层扰动的异常增长,大幅度改善切线性模式预报效果。通过添加积云深对流和大尺度凝结两个湿线性化物理过程,可以在热带区域和中、高纬度地区提高切线性模式中湿变量和温度变量的近似精度,提高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的分析和预报效果。
|
|
|
|
1 |
刘永柱;龚建东;张林;陈起英;;线性化物理过程对GRAPES 4DVAR同化的影响[J];气象学报;2019年02期 |
2 |
程麟生,郭英华;物理过程和分辨率对西南涡演变的中尺度模拟影响[J];高原气象;1988年04期 |
3 |
皇甫雪官;地表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
4 |
王鹏云,阮征,康红文;华南暴雨中云物理过程的数值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01期 |
5 |
刘树华;刘振鑫;郑辉;缪育聪;陈笔澄;王姝;赵靖川;李源;郑亦佳;郭利;;多尺度大气边界层与陆面物理过程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3年10期 |
6 |
纪立人;第七讲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物理过程(二)[J];气象;1983年12期 |
7 |
曹 杰,田永丽,陶 云;逐段线性化判别方法及其在短期气侯预测中的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2002年01期 |
8 |
张大林;各种非绝热物理过程在中尺度模式中的作用[J];大气科学;1998年04期 |
9 |
孙继松;;从天气动力学角度看云物理过程在降水预报中的作用[J];气象;2014年01期 |
10 |
钟剑;黄思训;费建芳;杜华栋;;模式误差动力特征:模式参数误差和物理过程描绘缺失误差[J];大气科学;2011年06期 |
11 |
黎惠金;李江南;林文实;蒙伟光;肖辉;王安宇;;2008年初南方冻雨云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
12 |
刘校辰;刘奇俊;;云模式中气溶胶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研究概述[J];气象;2006年06期 |
13 |
肖辉,王孝波,周非非,洪延超,黄美元;强降水云物理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4年03期 |
14 |
T.P.Barnett;M.Latif;E.Kirk;E.Roeckner;张瑞雪;;ENSO物理过程[J];气象科技;1993年04期 |
15 |
房文,郑国光,胡志晋;冰雹生长物理过程参数化研究[J];气象学报;2002年06期 |
16 |
苏勇;沈学顺;张倩;刘俊杰;;应用样条插值提高GRAPES模式物理过程反馈精度[J];应用气象学报;2014年02期 |
17 |
陈德辉,王诗文,汪厚君;改进的物理过程参数化对台风路径数值预报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1996年01期 |
18 |
黄伟;张旭;Jian-Wen Bao;陈葆德;;GFS物理过程包在GRAPES区域模式中的实施及改进:单柱试验[J];大气科学;2018年06期 |
19 |
徐国强;陈德辉;张红亮;沈学顺;李莉;金之雁;;GRAPES模式中物理过程时间计算精度对降水预报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0年05期 |
20 |
李毅,李艳春,潘晓滨;北京一次降雪的云物理过程作用模拟[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