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临界起沙阈值的范围确定
【摘要】:临界起沙阈值可表征地表土壤的可蚀性,是风蚀起沙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基于微气象学方法,将沙尘浓度和垂直沙尘通量均开始增加且至少持续0.5 h所对应的摩擦速度(或风速)确定为临界起沙摩擦速度u_(*t)(或临界起沙风速U_t)。利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地区2010—2013年春季大气环境综合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沙尘天气过程(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起沙阶段沙尘浓度和垂直沙尘通量随摩擦速度的演变特征,精细确定了该地区临界起沙摩擦速度(u_(*t))和临界起沙风速(U_t)的范围分别为0.45±0.20和6.5±3.0m/s,同时讨论了不同起沙判据对确定临界起沙阈值产生的影响。相比而言,采用的起沙判据尽可能地排除了沙尘输送和沉降过程的影响,适用于不同的沙尘天气类型,使沙尘粒子进入大气的起沙结果更趋于合理,其结果可为建立统一、合理的起沙判据提供参考。
|
|
|
|
1 |
;科尔沁沙地[J];科学;2004年02期 |
2 |
刘新民,赵哈林,徐斌;科尔沁沙地破坏起因及恢复途径[J];生态学杂志;1992年05期 |
3 |
金向荣;任晓辉;;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演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4 |
哈斯其木格;额尔顿图;;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坨甸景观格局动态变化遥感调查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5 |
宋豫秦,牛宁,曹淑艳;科尔沁沙地公众沙漠化意识调查报告[J];中国沙漠;1999年S1期 |
6 |
蒋德明,刘志民,寇振武,阿拉木萨,李荣平;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及其可持续管理——科尔沁沙地生态考察报告[J];生态学杂志;2004年05期 |
7 |
郭俊理;常学礼;张安定;宋彦华;;科尔沁沙地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及分布格局[J];干旱区地理;2006年04期 |
8 |
晓兰;延军平;;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
9 |
裘善文;;试论科尔沁沙地的形成与演变[J];地理科学;1989年04期 |
10 |
郭云义,郭守业,丁宏;科尔沁沙地丘间地生态经济圈建设模式[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2年S1期 |
11 |
曹振,胡克,张永光,介冬梅,赵亮;科尔沁沙地地表沉积物粒度分析与可风蚀性讨论[J];中国沙漠;2005年01期 |
12 |
宋豫秦,张卫,曹淑艳;科尔沁沙地人地系统协调性分析[J];中国沙漠;1999年S1期 |
13 |
蒋德明;;科尔沁沙地沙漠化与生态恢复对策[J];科学;2004年02期 |
14 |
蒋德明;李雪华;武健伟;骆永明;王红梅;;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荒漠化动态监测[J];干旱区研究;2008年06期 |
15 |
张佳华,王长耀;人类活动影响下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动态的敏感性分析及灰色预测[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2期 |
16 |
乌兰图雅;科尔沁沙地近50年的垦殖与土地利用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
17 |
宋豫秦,张力小,曹淑艳;科尔沁沙地衬膜与滩涂水稻主要营养元素分析[J];中国沙漠;2000年S1期 |
18 |
赵哈林,张铜会,崔建垣,李玉霖;近40a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气候变化及其与土地沙漠化的关系——以科尔沁沙地为例[J];中国沙漠;2000年S1期 |
19 |
李钢铁,姚云峰,邹受益,刘立成,魏永新,姜鹏;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及其封育更新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
20 |
董光荣,金炯,李保生,高尚玉,邵亚军;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几个问题──以南部地区为例[J];中国沙漠;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