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高寒草甸草地在全封育下的植物量变化

李希来  
【摘要】:用钢丝网封育高寒草甸类的高山嵩草-异针茅草地0.36hm ̄2,封育时间1990—1993年。对封育草地内地上及地下植物量测定结果:封育第一年优良牧草鲜草量增加明显,由原来的174.0g/m ̄2增加到325.0g/m ̄2(P<0.01),第2、3年产量变化不明显(P>0.05);封育的第1、2年,优良牧草成份呈上升趋势,杂毒草成份呈下降趋势,封育的第3年优良牧草成份开始下降,杂毒草开始上升;地下植物总量(40cm内),在封育的第1年下降明显,由原来的6469.56g/m ̄2下降到4721.68g/m ̄2(P<0.01),封育的第2、3年根量开始明显回升,至第3年上升为7310.0g/m ̄2(P<0.01)。测定结果表明,高寒草甸草地封育时间以2年为佳。建议利用现有围栏,针对冬春草地采取冬季刮用枯草,早春禁牧(4—7月)的措施,封育退化草地两年,即可达到封育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健龙;石红霄;;高寒草甸主要乡土牧草营养成分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及利用潜力[J];家畜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2 王一博;吴青柏;牛富俊;;长江源北麓河流域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形成对高寒草甸土壤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3 杨元武;李希来;周华坤;;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4 王桃;徐长林;张丽静;周志宇;;5个燕麦品种和品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J];草业学报;2011年04期
5 周晓松;朱志红;李英年;袁芙蓉;樊瑞俭;;刈割、施肥和浇水处理下高寒矮嵩草草甸补偿机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白洁冰;徐兴良;宋明华;何永涛;蒋婧;石培礼;;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三种高寒草地土壤碳矿化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7 马青山;;施肥对高寒草甸草地群落及产量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1年03期
8 蔡蕾;潘远智;何飞;贾程;尤海舟;郑朝辉;樊华;刘兴良;;高寒草甸花卉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海拔梯度特征研究动态[J];四川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9 曾植虎;;仔猪补饲青海微孔草籽的增重试验[J];畜禽业;2011年05期
10 白洁冰;徐兴良;付刚;宋明华;何永涛;蒋婧;;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1 梁泽胜;;青海省都兰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7期
12 王莺;夏文韬;梁天刚;;基于CASA模型的甘南地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遥感模拟[J];草业学报;2011年04期
13 梁泽胜;;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植被固定CO_2释放O_2价值评估[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6期
14 武彦朋;陈克龙;张斐;曹广超;刘志杰;苏茂新;;青海湖流域典型草地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1年07期
15 王晶;蒲小鹏;丰骁;李春涛;徐长林;;气候变化对东祁连山禾草——嵩草草甸生产力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1年03期
16 刘刚;;《轻、中度退化草甸中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使用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通过审查[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5期
17 孔飞;何玉邦;张洪峰;张虎;车利锋;吴晓民;;环青海湖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J];青海环境;2011年02期
18 张东杰;;基于PCA方法以牧草营养成分评判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类型质量初探[J];甘肃畜牧兽医;2011年04期
19 汪玺;师尚礼;张德罡;;藏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Ⅱ)——藏区的草原和生产文化[J];草原与草坪;2011年03期
20 丁茂兰;;黄河源区土地退化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來興;易现峰;楊月琴;张嘵爱;;海北高寒草甸生態系统定位站若干雀形目鳥類穩定性碳同位素值及其食性(英文)[A];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会论文集[C];2002年
2 龙瑞军;尚占环;赵成章;曹广民;王长庭;丁路明;;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分异过程及调控机理[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李月梅;曹广民;;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的初步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刘伟;韩发;;高寒草甸退化对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曹广民;杜岩功;梁东营;王长庭;王启兰;;高寒草甸两种类型植物对甲烷汇的影响[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韩发;李以康;周华坤;吴兵;师生波;王学英;冉飞;;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张晓爱;赵亮;刘泽华;;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繁殖方式的定量分析[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8 陶贞;沈承德;孙彦敏;高全洲;易惟熙;李英年;;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更新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赵亮;张晓爱;;青藏高原北部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繁殖生态学[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李希来;张静;;青藏高原“黑土滩”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懂懂;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及氮矿化潜力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谈嫣蓉;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史小明;开垦、黄帚橐吾蔓延和禁牧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4 贾鹏;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物候研究:群落,功能特征与系统发育[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辉;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特征及沙化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王太春;高寒草甸鼢鼠土丘的植被恢复与边缘效应动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马玉寿;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形成机理与恢复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8 勾昕;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学动态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9 马妙君;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土壤种子库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李奇;青藏高原东缘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梅;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对高寒草甸蒸散的影响及作物系数的确定[D];兰州大学;2011年
2 胡文祥;基于植物性状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见物种对施肥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刘杰;高寒草甸豆科植物固氮作用及其对群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4 王苗苗;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产量遥感监测及植物碳汇动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徐志伟;青海省海北高寒草甸退化原因及对策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余开亮;亚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冠层截留容量及其与冠层特征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7 贠汉伯;青藏高原内陆不同生态系统中主要植物δ~(13)C、δN/‰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立辉;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次生裸地生态特征及采用丸粒化草种的植被恢复试验[D];青海大学;2010年
9 王钊齐;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上放牧侵蚀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杨文才;青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目 朱国亮;丰腴的青藏高寒草甸草枯畜减[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记者 肖涛 谢伟 赵书彬;羌塘扬鞭竞风流[N];那曲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章轲;“青藏铁路经济带”要环境规划先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2008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N];农民日报;2009年
5 王雅琳;10年后青海湖将更迷人[N];西部时报;2010年
6 魏建方;高原植被保护、再造和恢复[N];科技日报;2004年
7 记者  钟昱 通讯员  陈立;“中华水塔”屹立高原之巅[N];中国财经报;2006年
8 ;世界十大草原之“最”(下)[N];兰州日报;2006年
9 张景华;冬虫夏草人工孕育难题被攻克[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文贻炜顾玲;“神药”冬虫夏草:在中医专家眼中很普通[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