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锋云系亮带的初步研究
【摘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锋降水主要是积层混合云降水。作者通过三年的雷达观测发现,积层混合云中的积云在消散阶段常出现亮带,使得积层混合云的亮带结构不均匀。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产生这种不均匀结构的几种可能原因。
|
|
|
|
1 |
洪延超,黄美元,王首平;梅雨云系中亮带不均匀性的理论探讨[J];大气科学;1984年02期 |
2 |
林长城,汤达章;华南前汛期福建古田地区0℃云层亮带特征的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1991年02期 |
3 |
邵伟军;浅谈零度层亮带的成因及其对降水预报的作用[J];浙江气象;1998年02期 |
4 |
黄美元,洪延超,吴玉霞,徐华英;梅雨锋云系和降水的若干研究[J];大气科学;1987年01期 |
5 |
吴鹤轩;青藏高原的积云[J];气象;1981年09期 |
6 |
李冰,刘小红,洪钟祥;积云对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气溶胶作用的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1期 |
7 |
肖辉,徐华英,黄美元;积云中云滴谱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一)——盐核谱和浓度的作用[J];大气科学;1988年02期 |
8 |
徐华英,吉武胜,黄美元;风切变对积云发展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1988年04期 |
9 |
孔凡铀,黄美元,徐华英;山地对积云的影响数值模拟[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10 |
姜冬梅;雷达定量测量降水中0℃层亮带对测定区域降水量的影响[J];山东气象;1994年02期 |
11 |
梁志耘,杨振球;用一维积云模式预报积云的试验[J];气象科学;1998年03期 |
12 |
郑娇恒;关于吉林省积云人工增雨作业的一些思考[J];吉林气象;2004年03期 |
13 |
吴际平;积云的降水[J];广西气象;1991年04期 |
14 |
李玉林,曾光平;赣西北山区积云人工增雨潜力与效果评定[J];江西气象科技;1995年02期 |
15 |
李泰峰;积云云顶高度[J];气象;1983年06期 |
16 |
刘长友;积云和人工降水学术交流会概况[J];气象;1982年04期 |
17 |
;青藏高原的积云[J];气象;1981年09期 |
18 |
江祖凡,李太丰;积状云云幞的观测[J];气象;1982年10期 |
19 |
杜建文;对地方性云的浅析[J];新疆气象;1994年06期 |
20 |
孔凡铀;低层环境风场对积云模拟的作用[J];应用气象学报;199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