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渊源及其实现路径

许青春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间,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基础与文化底蕴。从整体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开始,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念。从实现过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自觉地诠译中国传统文化,以达到中国文明主体的整体文化自觉意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现实实践的紧密融合,创新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的理论成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冷溶;;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3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考察[J];党的文献;2009年01期
2 季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我们胜利的旗帜——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J];学习与实践;2010年04期
3 董长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徐军;;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9年01期
5 仇小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谢利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周耀宏;;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8 张旭;;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周耀宏;;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J];实事求是;2010年01期
10 张录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意义与理论价值[J];湖湘论坛;2008年03期
11 李君如;;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兼谈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原则[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4期
12 陈自才;;党的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J];理论探索;2008年05期
13 金怡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4 杨志超;;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研究述评[J];宁夏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15 姜万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2期
16 涂小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17 吴波;张晓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18 夏东;付国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J];传承;2008年22期
19 袁文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和新发展[J];管理观察;2009年10期
20 平飞;;体系特征·问题意识·结合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层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启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德兴;;从实践的向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源泉[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梅毅;;瞿秋白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5 马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志军;李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里程碑[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徐建军;;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申小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争鸣与科学辩伪[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9 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赵德兴;;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历史起点[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阮东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3 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力波;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梁继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共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亚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周连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10 王占仁;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919-1943)[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明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晓波;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杜毅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D];长安大学;2007年
5 徐文杰;早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彪;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连花;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9年
8 蔡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衣巍巍;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D];兰州大学;2009年
10 肖娴;1940-1950年代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认识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曜;科学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光明日报;2002年
2 刘森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人民日报;2003年
3 龚界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进展[N];北京日报;2004年
4 郭唐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座丰碑[N];安徽日报;2003年
5 郭唐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座丰碑[N];安徽日报;2002年
6 李崇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理论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陶德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N];光明日报;2004年
8 广州市社科联主席 李权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N];广州日报;2003年
9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和源泉[N];陕西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