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CT图像边缘伪影校正
【摘要】:为了去除工业CT图像中的边缘伪影,提高CT图像的识别能力和尺寸测量精度,提出一种降低串扰的系数修正法。首先分析得出边缘伪影主要是由散射射线在相邻探测通道之间的串扰所导致,并给出了探测通道串扰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数学模型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对影响串扰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实验分析,得到串扰率随入射X射线能量和被测物体厚度变化关系,再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得出投影数据关于串扰率的函数;最后利用此函数对投影数据进行校正,降低了串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间一级串扰率约为9.0%,二级串扰率约为1.2%,其中一级串扰是造成边缘伪影的主要因素,采用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边缘伪影,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图像细节和边缘。
|
|
|
|
1 |
张朋,王小璞,张兆田,吴慧利,李爱民,李骏;工业CT机成像专用软件的研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0年S1期 |
2 |
魏彪,先武;工业CT技术及其NDT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0年S1期 |
3 |
段黎明;曹文斌;;基于COM技术的工业CT控制软件I/O组件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
4 |
顾本立,葛云,吕建,张登峰;图象恢复在工业CT中的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6年04期 |
5 |
张顺利,李卫斌;工业CT不完全投影数据图像重建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6 |
王朕;王明泉;;一种新颖三维ICT扫描轨道及重构算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5期 |
7 |
卢艳平;王珏;刘荣;;工业CT体数据切片重组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2期 |
8 |
马存宝;李海皓;张潇;;基于改进图像重建算法的工业CT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年11期 |
9 |
刘长江;曾理;;基于两组细胞神经网络的工业CT图像分割[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07期 |
10 |
张爱东;孙灵霞;周瑛;叶云长;;三维重建技术在工业CT中的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5期 |
11 |
隋庆华;;边缘检测应用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34期 |
12 |
王黎明;赵英亮;姚峰;韩焱;;数字信号处理器在工业CT中的应用[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3年10期 |
13 |
王燕芳,阙介民,刘力,曾钢;基于ICT断层扫描图像的逆向工程软件平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4年03期 |
14 |
卢艳平;王珏;蔡玉芳;;基于多阈值的工业CT体数据自动分类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29期 |
15 |
任少卿;王明泉;杨静;李志刚;;基于工业CT断层图像的三维可视化[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7年01期 |
16 |
王燕芳;刘力;阙介民;阎永廉;;基于工业CT的逆向工程中二维轮廓参数化尺寸的获取[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7年03期 |
17 |
安洪振;刘金汇;;用于工业CT图像三维重建的边缘信息提取算法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年05期 |
18 |
孙明太;梁跃旋;胡柱喜;徐建华;;CT在航空深弹结构分析和拆卸中的应用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8年01期 |
19 |
孟颖;;基于共轭梯度的工业CT图像重建[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08期 |
20 |
卢艳平;喻洪麟;王珏;;工业虚拟内窥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3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