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不同Z-箍缩负载磁绝缘传输线电流损失特性

蔡红春  Chernenko A S  Korolev V D  Ustroev G I  Ivanov M I  
【摘要】:在装置“S-300”上,通过测量真空磁绝缘传输线中电极间电子流轫致辐射和负载上的电流、电压等参数,研究了磁绝缘传输线中的电流损失特性。实验中使用了阻抗特性不同的3种负载,结果表明,磁绝缘传输线中的电流损失特性显著地取决于负载。当负载为丝阵靶时,电流损失出现在丝阵等离子体最大箍缩时刻,且其值不超过负载总电流的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宁一,吕斌,刘生,陈少雄,邵季书;轫致辐射显像的初步探讨[J];核技术;1994年05期
2 宋盛义,仇旭,王文斗,谢卫平;磁绝缘传输线的有损线模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5期
3 章乐;邹文康;刘瑜;谢卫平;王勐;陈林;卫兵;戴英敏;任靖;;电感支撑磁绝缘传输线的设计与初步实验[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9期
4 杨进蔚,张光阳,曾庆希,张炜,齐昌伟;低杂波电流驱动下硬X射线轫致辐射的测量与研究[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7年03期
5 孙腊珍,许炳,裴元吉,李裕熊;电子束的轫致辐射生产~(123)I的理论计算[J];核技术;2000年08期
6 俞鸣峰,高宜海,张生虎,郑启文,郁奇,郭应祥,雷祥国;利用轫致辐射能谱测定高频腔体电压[J];核技术;2001年08期
7 孙宏清 ,丁有钱 ,杨贾红 ,张生栋 ,崔安智;轫致辐射法同时测量非平衡体中~(90)Sr和~(90)Y的方法探索[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年00期
8 朱升云,赵振鲁,陈国柱,余调琴;一种新的回旋加速器高频电压测量方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9年03期
9 陈文明,远杨,阎立峰,李喜青;使用200MeV电子束及其轫致辐射的实验条件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吴国荣,郭红霞,周辉,张正选,杨海帆,彭宏论;~(90)Sr-~(90)Yβ源辐射场中轫致辐射剂量分量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1年01期
11 郑启文,张生虎,高宜海,郁奇,俞鸣峰;轫致辐射能谱测定SSC高频腔体电压[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2年06期
12 王文斗;谢卫平;宋盛义;王强;林其文;;四种磁绝缘传输线的横向空间电荷流[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3期
13 林其文;王文斗;谢卫平;王强;;圆柱和平板磁绝缘传输线的横向空间电荷流[J];爆轰波与冲击波;2002年03期
14 张金岭,饶军;非圆截面环流器硬X射线剂量测量[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5年03期
15 陈发堂;熊慧萍;陈东生;;充氖夫兰克ˉ赫兹实验数据误差的修正[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6 蒋遊华,朱杏英,兰太华;HL-1装置硬x射线辐射剂量测量[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8年03期
17 尹协锦,王正民,梁荣庆;用于诊断磁约束等离子体的软X射线能谱仪[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8年01期
18 林其文,王文斗,谢卫平,王强;圆柱和平板磁绝缘传输线的横向空间电荷流[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8期
19 林其文,王文斗,谢卫平,王强;圆锥磁绝缘传输线的横向空间电荷流[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9期
20 张贵山 ,黄正德;电子的轫致辐射光子谱计算[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呼义翔;邱爱慈;杨海亮;黄涛;王亮平;丛培天;张信军;郭宁;韩娟娟;;基于“强光一号”装置1m长磁绝缘传输线的设计与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禹海军;龙继东;李勤;周符新;石金水;马冰;陈楠;荆小兵;;12 MeV直线感应加速器轫致辐射靶靶面回流离子测量[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3 龙继东;禹海军;石金水;林郁正;;X射线转换靶耐电子轰击能力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杨进蔚;张光阳;张炜;曾庆希;李正辉;李伟堂;;碘化汞探测器及其对HL-1M装置中X射线辐射测量[A];第8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6年
5 禹海军;龙继东;李勤;周符新;石金水;马冰;陈楠;荆晓兵;;叠靶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6 钱民权;杨茂荣;黎明;;CRA-30 RF加速器电子束和靶的相互作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7 禹海军;龙继东;石金水;陈楠;李勤;;直线感应加速器轫致辐射置转换靶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宋盛义;顾元朝;;TLCODE方法在多路传输线并联电路中的应用[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立坡;刘义保;王娟;;积累因子影响因素的蒙特卡罗模拟[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韦孟伏;张连平;魏彦波;齐红莲;;Monte Carlo模拟轫致辐射光子穿透闪烁体的能量和通量分布[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晓辉;磁绝缘无损形成过程的理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2 陈传松;HgCdTe脉冲激光损伤机理及等离子体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杜应超;基于汤姆逊散射X射线源的理论及初步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气体轫致辐射的计算与防护[D];安徽大学;2004年
2 陈伟;HL-2A杂质原子参数和非日冕辐射的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王娟;激光诱导硅等离子体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中县;空间高能电子辐照吸收剂量计算方法及其软件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李成刚;高能X射线参数测量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6 阮书州;高能X射线物质识别的蒙特卡罗模拟[D];吉林大学;2011年
7 彭朝阳;两类γ暴的谱形和光变曲线的统计差异[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豪;飞秒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产生的硬X射线能谱测量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曾代敏;标准模型下双光子碰撞产生电子对的一圈弱电辐射修正[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徐宇杰;铝电解槽内熔体运动数学建模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鲁润宝;对太阳耀斑放能机制的探讨[N];科技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