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颜金培;陈立奇;林奇;张远辉;李忠;;厦门岛南部沿岸大气气溶胶成分谱分布特性[A];福建省海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
2 |
沈小静;孙俊英;张养梅;周怀刚;周礼岩;董璠;;北京上甸子地区典型天气条件下大气气溶胶数谱分布特征[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4年 |
3 |
孙俊英;沈小静;张养梅;周怀刚;董璠;;北京上甸子地区典型天气条件下大气气溶胶数谱分布特征[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9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3年 |
4 |
荣艳敏;银燕;陈倩;;混合相对流云对大气气溶胶变化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
5 |
朱彬;康汉青;周毓荃;;南京北郊冬季大气气溶胶湿清除研究[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
6 |
王鑫;黄建平;闭建荣;史晋森;张北斗;;黄土高原地区大气气溶胶物理特征及其光学属性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
7 |
车慧正;石广玉;张小曳;;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直接辐射强迫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8 |
秦彦硕;银燕;文彬;陈魁;;华东地区高山大气气溶胶化学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分析[A];第九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环境保护双门论坛论文集[C];2012年 |
9 |
董真;郑有飞;;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
10 |
谭浩波;Heidi Chueng;Chak.Chan;银燕;李菲;许汉冰;邓雪娇;万齐林;吴兑;;大气气溶胶挥发性与碳混合状态的观测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4年 |
11 |
解以扬;刘爱霞;吴丹朱;张裕芬;韩素芹;;气象条件对天津市大气气溶胶细粒子的影响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
12 |
李燕;张桂林;谈明光;;上海市大气气溶胶中铅污染的综合研究[A];大气气溶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文集[C];2005年 |
13 |
徐宏辉;刘洁;楼洁莹;孙根厚;;华东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特征的城郊对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
14 |
魏秀丽;高闽光;刘建国;陆亦怀;刘文清;王蓓;徐亮;张天舒;;红外光谱对大气气溶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
15 |
荣艳敏;银燕;;对流云对大气气溶胶和相对湿度变化响应的数值模拟[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
16 |
郇宁;曾立民;;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元素碳分析方法比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
17 |
于国光;王铁冠;吴大鹏;王娟;;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18 |
吴蒙;罗云;吴兑;范绍佳;;我国近年来基于MODIS卫星遥感大气气溶胶研究进展[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6年 |
19 |
张克俊;张卉;张晓彬;刘东;毕磊;;大气气溶胶知识图谱及其应用初探[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2 青年论坛[C];2016年 |
20 |
韩晓昆;郭庆军;傅平青;胡建;Marc Peters;魏荣菲;田丽艳;杨俊兴;;北京大气气溶胶中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示踪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