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煤热解过程中二次反应作用建模

陈永利  何榕  
【摘要】:为了弥补实验方法在研究煤热解中二次反应机理的不足,基于单体结构、碎片断裂、官能团理论和化学反应原理,建立了改进的煤粉热解模型。该模型可以由煤粉特性、反应条件预测热解产物产率及释放过程,将挥发份释放的模拟结果与一些实验结果比较,吻合较好。在此模型基础上,研究产物释放随终温的变化及二次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反应终温升高挥发份产率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轻质气体的增加。一次反应气体产物的二次反应对热解过程有抑制作用,随着反应进行,由于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该抑制作用减弱,通过化学平衡原理分析了该作用的机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华宗琪;秦志宏;陈德仁;闫玉杰;戴冬瑾;;煤结构及煤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1年15期
2 潘晓磊;杜开欢;王胜春;张德祥;;不同沉积环境煤的低温煤焦油的性质表征[J];石油化工;2011年07期
3 王五一;;煤热解多联产技术与鲁奇煤气化技术结合生产代用天然气的方案[J];洁净煤技术;2010年02期
4 李武广;杨胜来;娄毅;孙晓旭;;页岩气开发目标区优选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J];天然气与石油;2011年03期
5 贾远远;王延臻;王凯;梁金强;;大港石化调合柴油冷滤点模型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年08期
6 米治平;王宁波;;煤炭低温干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洁净煤技术;2010年02期
7 张兵;童仕唐;胡义方;;煤与KOH共热解制备富氢合成气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1年03期
8 张媛;张海亮;蒋雪冬;杨伯伦;;烟煤与生物质秸秆共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王贤华;徐健;杨海平;陈汉平;;加压热解对煤焦理化结构特性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徐瑞芳;;陕北煤低温干馏生产工艺及改进建议[J];洁净煤技术;2010年02期
11 杨小健;杨小龙;李荣雨;;加氢裂化全流程模拟的集总转换[J];化工进展;2011年09期
12 熊麟;刘冠群;颜学敏;罗会明;;负载银离子改性活性炭吸附二苯并噻吩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08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锦文;;钙系添加剂对煤热解行为的影响[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熊源泉;刘前鑫;章名耀;;加压条件下煤热解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孟月波;嵇启春;王学雷;;基于SIMULINK焦炉集气管压力系统仿真模型[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向荣;赵顺省;邓军;刘建新;;神府煤热解动力学研究[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尚校;高士秋;汪印;董利;许光文;郭景海;;煤热解和部分气化生成气再燃烧抑制NO_x生成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颖义;张军;李慧萍;;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A];2011年河北省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新福;甲烷低温等离子体活化与煤热解耦合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俊宏;中国西部弱还原性煤热化学转化特性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云鹏;西部弱还原性煤热解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世光;煤热解和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硫的变迁[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刘佳禾;煤热解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耦合制油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益群;生物质在流化床中热解过程的动力学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蔡俊青;甲烷气氛下煤快速液化反应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谷天野;显微组分对大同煤加工和转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常丽萍;煤热解、气化过程中含氮化合物的生成与释放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10 张蕾;煤热解制氢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表征[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开冬;负压蒸发焦化脱硫液系统的模型及变工况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2 刘阁飞;600Kt/a加氢改质装置柴油收率及能耗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3 曾凡虎;酸洗脱灰对乌拉盖褐煤热解和酚类分布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秦政;铁、钾添加剂对煤热解特征及硫迁移转化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马燕星;陕北锦界煤和府谷煤的催化加氢热解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淋;氮气及甲醇-氮气气氛下红河褐煤热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周逊;甲烷芳构化与煤热解耦合提高焦油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袁辉峰;一种宁夏煤热解及半焦气化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晟孚;褐煤热解与气化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邸志涛;平庄褐煤热解及加氢热解焦油中酚的分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晓 柯;他把塑料垃圾变成宝[N];大众科技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