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海洪,方永庆;酚的色谱保留指数与拓扑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2 |
韩海洪;脂肪酮的色谱保留指数与拓扑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3 |
杨林;醇的拓扑指数与色谱保留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4 |
金建华;;醇拓扑指数对其色谱保留指数的预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5 |
韩海洪;;氯代烷烃的拓扑结构与Kovats指数的QSPR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6 |
堵锡华,冯长君;一种新的拓扑指数~0X(~1X)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的相关性研究[J];分析化学;2001年03期 |
7 |
曲环,闫新,冯立新,王勇;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传感器检测酚类化合物研究[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7年04期 |
8 |
陈步辉;论生物脱酚[J];包钢科技;1993年01期 |
9 |
秦非,张志军,蒋挺大,符雁;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J];环境化学;1997年03期 |
10 |
王照龙,姚梅;改进后的差示光度法分析低浓度挥发酚[J];干旱环境监测;2000年04期 |
11 |
于贞,赵光鳌,李记明,帅桂兰;用HPLC法测定干红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J];酿酒;2002年02期 |
12 |
战风涛,吕志凤,王洛秋,苏贻勋,阙国和;催化柴油中的酚类化合物及其对柴油安定性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0年01期 |
13 |
李日强,王翠红,辛晓芸,徐建红;焦化废水处理中酚、氰降解细菌的分离选育[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
14 |
张力峰,于海彦;影响含酚污水处理效果要素分析及对策[J];石化技术;2002年04期 |
15 |
司友斌,岳永德,黄祥明,郑海燕;巢湖施口水域酚的自净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6 |
冯鸿江;炼油厂含硫含酚废水生物处理研究[J];广东化工;2004年01期 |
17 |
莫华,邓勃;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的优化[J];分析化学;1995年07期 |
18 |
宋文吕,王连生,支正良;AmberliteXAD-2树脂微柱结合流动注射在线预富集、分离和测定水中痕量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10期 |
19 |
杨晓云,王立世,莫金垣,徐汉虹;毛细管电泳安培法检测酚类化合物[J];分析试验室;2001年03期 |
20 |
赵宇,李薇,赵成学,陈庆云;由ET反应制备5(6)-羟基-2-烷基-1,4-二甲氧基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