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从关联理论翻译观看汉诗词色彩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张明  汤燕瑜  
【摘要】:汉诗词中色彩词不仅展现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同时表达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折射出汉文化的灿烂。本文借助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等等概念,对唐宋诗词中的色彩词翻译文本进行多元阐释,为诗歌翻译与批评提出另一个可供参照的指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利娟;;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于亚莉;班荣学;周新;;文学翻译中汉语独特文化意象英译的最佳关联——《浮躁》英译本个案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于亚莉;;试论汉语独特文化意象的翻译——以《浮躁》中的俗语典故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张明;汤燕瑜;;从关联理论翻译观看汉诗词色彩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5 王远;;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天净沙·秋思》英译文评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李晓静;;中西“红色”词的认知差异及翻译取向[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8期
7 李丹丹;;Wild Nights-Wild Nights两个中译本的关联理论评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王红;;释义 推理 效度 信度——兼读格特《翻译作为语际间阐释之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袁红艳;;关联翻译理论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启示[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孙桂英;;“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中的互文性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11 蔡瑞珍;;英汉互译中文化信息处理的最佳关联性解释[J];邢台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2 张明芳;;从认知语用角度分析广告语篇[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6期
13 陈彦华;;从《洗澡》英译本看翻译中的最佳关联[J];作家;2011年12期
14 张景华;崔永禄;;解释性运用:关联翻译理论的实践哲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11期
15 葛竹青;;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理论界;2008年06期
16 陈琪;;关联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英汉翻译[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7 张蓊荟;关联翻译理论的译意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18 赵博;;英汉谚语翻译的关联翻译理论视角[J];知识经济;2009年16期
19 李洁;;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探讨汉语习语的英译[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2期
20 罗玉交;文化翻译关联观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文彩;;试论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译者的译文表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李占喜;;文化意象翻译中缺损现象补偿的关联论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哈斯也提;;论语用潜能的等值传达——对《一件小事》俄译本的解读[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宋潇潇;;交际意图与认知语境[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王敏;;典籍英译中的“博弈论”—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庄子·逍遥游》两家英译之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冀宏;;英汉色彩词修辞用法赏析及互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侯春杰;;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比较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何向东;袁正校;;交际意图——语用推理的目标[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9 哈斯也提;;翻译中的交际语用等值[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陈俊;张积家;张艳辉;;教师管教言语行为语效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杨英;关联翻译理论与幽默讽刺文本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程绍华;中西现代作家创作的色彩观照与读者接受[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颖;回应交际的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佟福奇;条件关系范畴的语言表达[D];吉林大学;2012年
5 刘法公;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陈俊;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的心理效应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9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峰辉;基于动态性认知的语用预设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赟;关联翻译理论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张娜;运用关联翻译理论评析《复活》三个译本[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军艳;从关联理论视角分析文学翻译的可译性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徐晓丹;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谈隐喻的翻译[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5 于海飞;色彩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郝玉丽;中韩色彩词的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7 王岩;中日色彩词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郝梦媛;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万少琨;关联翻译理论在电影幽默翻译中的应用[D];海南大学;2012年
10 夏婷婷;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比研究《红楼梦》杨霍译本中的隐语翻译[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焕辉 江西婺源人 南昌大学教授;言语交际学的草创与重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