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系统的合理匹配评价
【摘要】:在选择动力源的基础上 ,对影响汽车动力性能的主要指标提出了理想的评价“标杆” ,并以此为依据 ,建立了汽车动力系统匹配的多因子加权分值评价法。
|
|
|
|
1 |
陈步达;农用运输车匹配性能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2 |
顾伟康,董山,荆仁杰,姚庆栋;一种高倍率文件图像压缩编码技术[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1年01期 |
3 |
张小印,刘云岗,张锡阳,于瑞涛,王文祥;6130ZQ增压柴油机供油系统的改进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1992年05期 |
4 |
李飞鹏;进口重型汽车更换动力的经验[J];车用发动机;1993年02期 |
5 |
刘淑艳,黄佑生,郑令仪;提高涡轮增压柴油机匹配性能的新方案[J];内燃机工程;1994年04期 |
6 |
舒东明;食品冷藏工况低压机匹配电动机的合理选择[J];中小型电机;1994年06期 |
7 |
余煜华;重型汽车的车速与功率配备问题[J];汽车研究与开发;1994年06期 |
8 |
张俊英,张元毅,黄宜谅;供油系统各参数对直喷式(浅W型)高速柴油机性能的影响[J];山东内燃机;1994年02期 |
9 |
王军秋,王延生,刘毅;电控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与J6110Z柴油机匹配性能研究[J];车用发动机;1995年03期 |
10 |
葛天孝,石磊,孔庆臣;晶闸管中频电源与负载匹配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