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社交媒体平台群体极化的形成机理与引导策略研究

卢智增  高翔  
【摘要】: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在"流量经济"的趋势下,过度使用算法技术,将用户推入"信息茧房"和"回音室",由群体极化引起的极端观点明显增加,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中群体极化形成机理的研究,可以为政府调控舆论的极化提供一定参考。文章在回顾国内外有关群体极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交媒体中群体极化案例的观察,归纳出网络群体极化产生的社会效应,以及社交媒体平台中群体极化形成的诱因,并根据前人研究与所归纳的因素,分析出网络群体极化形成的三种合力,即推动力、摇摆力和阻滞力,进而构建社交媒体平台群体极化的动力机理模型和形成机理模型。依据所得模型和归纳的结论,在合理引导网络群体极化的原则上,提出了相应的引导策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王雪莹;;逃离怪圈:社交媒体中“囚徒”的极化与冲突[J];传播力研究;2019年26期
2 李媛;;趋同传播:青少年社交传播的新形态[J];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11期
3 孟东;;大众媒体社交媒体智能媒体之比较[J];新闻传播;2020年01期
4 赵冰;;“湖南弑师案”中网民群体极化现象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07期
5 牛冰洁;;社交媒体如何突破偏好聚合回归理性交往[J];新闻传播;2021年14期
6 李先知;金兼斌;;集体化共同圈:社交媒体的网络生态格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7 李欣桐;;浅析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茧房”——以新浪微博上的追星群体为例[J];科技传播;2019年07期
8 任正雨;;社交媒体时代粉丝文化的负面效应探析——以“肖战粉丝事件”为例[J];视听;2021年04期
9 曾伟;;社交媒体平台狂欢化现象浅析——以“《舌尖上的中国3》差评事件”为例[J];电视指南;2018年06期
10 商超余;罗庆文;;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污染”特征及治理路径研究[J];新闻前哨;2021年10期
11 林赛赛;;以微博为例探析“后机制”时代社交媒体传播伦理失范问题[J];新媒体研究;2019年21期
12 姬德强;;李子柒的回声室?社交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的破界与勘界[J];新闻与写作;2020年03期
13 张彬;隋雨佳;;社交媒体平台不良信息治理主体策略选择——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6期
14 金永生;王丹凤;李静;;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15 孟伦;;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的文化症候与治理对策[J];出版广角;2021年22期
16 梅凯;;社交媒体平台抽奖活动的生成路径探析[J];新闻前哨;2021年02期
17 汪良廷;;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窘境及策略思考[J];视听;202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Mary Blankenship;Carol Graham;;错误的信息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以Twitter为例[A];清研智库系列研究报告(2020年第4期)[C];2020年
2 任胜楠;;我国社交媒体消极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以微信为例[A];第十五届(2020)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20年
3 闵杰;;影响社交媒体态度的研究[A];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20年
4 ;疫情下的中国社交媒体社会价值研究报告 2020年[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0年第6期)[C];2020年
5 ;社交媒体正在成为科学的挑战?——美国反氟化物危机带来的启示[A];科学媒介中心2015年推送文章合集(上)[C];2016年
6 杨婉悌;;社交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与文化的传播应用[A];创新:档案与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7 刘宇初;周庆山;;图博档等公共服务机构社交媒体服务融合模式的构建[A];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6年卷)[C];2016年
8 刘传江;覃艳丽;李雪;;网络社交媒体使用、社会资本积累与新时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合——基于六市1409个样本的调查[A];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魏永征;;于欢案追踪:社交媒体的舆论监督[A];传媒法与法治新闻研究(2017年卷)[C];2017年
10 边钰涵;;社交媒体环境下极端气候信息的传播路径分析——以川蜀地区极端暴雨天气为例[A];“何微新闻奖”优秀文选第二辑[C];2018年
11 王熠;史铭;;海外社交媒体新闻传播分析系统的原理与实践[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学术论文篇)[C];2017年
12 代宝;罗蕊;;企业基于社交媒体的品牌传播对消费者的影响分析[A];第十四届(2019)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9年
13 代玉菲;;社交媒体时代电视舆论的传播模式[A];首届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年
14 韩娜;;政治传播视域下的社交媒体传播——以“阿拉伯之春”为例[A];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I辑)——基础与拓展[C];2015年
15 潘霁;;Web 2.0时代的职场社交:日常经历和自我效能如何影响社交媒体使用(英文)[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16 殷珂;;从研究热点上分析我国图书馆社交媒体的研究近况——以微博和微信为例[A];“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17 赵瑞琦;;美国媒体在印度的结构霸权与话语权力[A];公共外交季刊(2016年第3期 秋季号)[C];2016年
18 任孝鹏;马欣然;周阳;朱廷劭;;微博的互粉数/关注数的南北方差异[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19 ;中国社交应用需求价值白皮书 2017年[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7年第9期)[C];2017年
20 谢龙飞;;从《网络共和国》看新闻信息传播的发展[A];荆楚学术2017年第7期(总第十五期)[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阎峰;“场景”即生活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白丽娟;社交媒体参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3 刘予飞;社交媒体中用户影响力挖掘[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4 程晓涛;面向社交媒体的网络表示学习关键技术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5 吴艳;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郑博雯;社交媒体情境重叠及其对消费者口碑传播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7 秦雨萌;社交媒体数据流谣言实时检测方法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8 魏少华;对话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社交媒体“话题”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常青青;社交媒体信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与作用机理[D];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
10 于永添;社交媒体电子口碑的危机传播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11 孟娇娇;社交媒体使用、社会支持和适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12 王琦瑶;社交媒体中情感传播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13 邓曼婷;企业社交媒体使用与员工绩效的中介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
14 陈琦;印象管理维度下女性自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15 祝娜;社交媒体的科技创新传播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9年
16 鲍静;新媒体时代美国政府与媒体的共生和博弈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20年
17 丹尼尔;社交媒体在企业传播中的使用:可口可乐中国和可口可乐加纳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8 Rana Umair Ashraf;认识在中国继续使用社交媒体的意图[D];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
19 Rana Muhammad Sohail Jafar;一项关于社交媒体使用及其对员工工作绩效,幸福感和创业意向的影响的综合研究[D];深圳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劼;社交媒体平台商业价值创造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2 夏青;时尚品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年
3 金燕;论我国社交媒体新闻事实核查法律制度[D];延边大学;2021年
4 郭欣慧;科学论文的社交媒体网络扩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施思嘉;社交媒体视阈下人际交往中的“静默在场”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9年
6 沈海艳;消极自由主义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倦怠行为研究[D];南昌大学;2020年
7 方阵;社交媒体使用对中国大学生情绪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年
8 孟灏飞;感知过载对社交媒体消极使用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20年
9 谭天籼;广场舞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与个体孤独感[D];西南大学;2020年
10 陈礼珍;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9年
11 曾萨;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研究[D];西北大学;2020年
12 夏新朋;社交媒体倦怠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年
13 Youk Hong;社交媒体影响者对柬埔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年
14 李安淇;社交媒体用户的自我表露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
15 姜自豪;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
16 李丹阳;企业社交媒体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年
17 潘莹;互联网社交媒体与股价崩盘风险[D];西南财经大学;2019年
18 杜璇;社交媒体使用、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检验[D];厦门大学;2019年
19 王佳玉;青少年社交媒体依赖、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20 温祺;基于代际差异视角下的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陈瑜;“蜜月期”过后,社交媒体将何去何从[N];文汇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赵琪;理性看待社交媒体在高校的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特朗普的社交媒体平台已在路上[N];环球时报;2021年
4 朱莉·贾根 陈俊安 译;社交媒体加重中年女性孤独感[N];环球时报;2022年
5 瑟琳·卡莱 陈俊安 译;谁能把社交媒体关掉?拜托![N];环球时报;2021年
6 本报记者 唐凤;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社交媒体[N];中国科学报;2021年
7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本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多国用户转投本土社交媒体[N];环球时报;2021年
8 王俊美 编译;遏制虚假信息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9 王俊美 编译;避免过度依赖社交媒体获取信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0 编译 王悠然;科学界定社交媒体成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1 编译 闫勇;从哲学层面分析社交媒体“点赞”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2 斯图亚特·坎宁安 大卫·克雷格 合编 王悠然 编译;《创造者文化:全球社交媒体娱乐介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3 本报记者 王悠然;社交媒体正在自动生产“记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4 文乐乐;社交媒体机器人或扰乱研究[N];中国科学报;2020年
15 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侯丽;合理利用社交媒体绘制疫情地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16 本报记者 谢笑添;社交媒体展示硬币的两面[N];文汇报;2020年
17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王传军;极右翼组织利用社交媒体散播新冠病毒阴谋论[N];光明日报;2020年
18 赵琪 编译;社交媒体容易传播不实信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19 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侯丽;社交媒体成为重要科研工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20 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侯丽;美国社交媒体公正性遭质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