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教生态主义及其相关表现
【摘要】:佛教与生态环保的话题在今天经常被提起,这是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在当代所展示的世俗价值,亦表明佛教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有着浓郁的自然生态主义的气质。佛教的价值观中还有着浓郁的生态主义诉求,这种生态主义诉求,乃是我们今天在环境保护语境中谈论佛教的学理基础。佛教生态主义,不但有佛教中无处不在的"花草树木"以为表征,更有着深刻的佛教历史、理论、制度和实践的基础。在中国佛教史上,不但"天下名山僧占多",而且植树造林和动物放生也被看成是一种佛教修行。至于禅宗,更是主张"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而直接将"花草树木"本身就看成佛。若回溯源头,那么在佛教生态主义的语境中,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以生态主义的方式出生并住世,佛国世界是生态主义的乐园,就是现实中的佛教寺院也是一幅生态主义图景。总之,佛教生态主义赋予"花草树木"及其自然环境以佛的品质,将它们看作是佛法的体现,亦看作是与人类平等的存在,因而也与人一样有佛性。佛教的这种生态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自然充满人文关怀的深层生态观。
|
|
|
|
1 |
歌春话(CA XUAN THOAI);《般舟三昧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
|
|
|
|
|
1 |
宁波大学浙东文化与海外华人研究院 张凯;《不知题佛经义记》的法身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
2 |
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 殷光明 敦煌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贺小萍;初说法图与法身信仰[N];阿克苏日报;2008年 |
3 |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法门寺之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