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沥青及其组分吸氧老化中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摘要】:考察了单家寺和胜利直馏100号道路石油沥青及其组分在吸氧老化中化学族组成和平均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沥青的各组分变重,平均分子量增大;各种试样平均分子中的总碳数、总环数、缩合指数和芳香度增加;胶质和沥青质组分变化最明显,是沥青中最不稳定的组分;沥青吸氧确为缩合反应。两种沥青相比,吸氧量较多的胜利沥青及其组分的变化明显高于单家寺沥青及相应组分的变化。
|
|
|
|
1 |
亓玉台;王凤秀;刘素玉;范耀华;;反相气液色谱法快速评价沥青的抗老化性能[J];石油沥青;1993年03期 |
2 |
钱华,弓振斌,杨逸萍;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润滑油基础油化学族组成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3 |
周斌;;沥青老化及RAP料的评价[J];才智;2011年02期 |
4 |
王艳斌,郭庆洲,陆婉珍,袁洪福;近红外分析方法测定润滑油基础油的化学族组成[J];石油化工;2001年03期 |
5 |
马志茹,张蓬洲,赵秀荣,袁汉珍,李丽云,叶朝辉;峰峰肥煤热解加氢产物的高分辨NMR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1996年02期 |
6 |
李振广;应用平均结构参数对原油化学性质结构的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2年04期 |
7 |
亓玉台;刘素玉;范耀华;;反相气液色谱法研究沥青的吸氧老化性能[J];石油化工;1992年05期 |
8 |
李相怡,翁永基,刘继旺;Fisher判别法研究埋地石油沥青的老化规律[J];石油学报;1994年01期 |
9 |
严家伋;;沥青分子量的测试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1991年03期 |
10 |
金鸣林,冯安祖,钱湛芬,史美仁;煤沥青橡胶改质道路沥青老化研究──沥青质结构与官能团变化[J];燃料化学学报;1999年06期 |
11 |
杨明,刘振良;道路石油沥青加热方式方法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分析[J];石油沥青;2004年03期 |
12 |
田原宇;乔英云;刘芳;;褐煤的化学族组成研究方法及应用[J];腐植酸;2006年04期 |
13 |
董文龙;刘黎萍;宋文霞;徐田兵;;紫外线添加剂对沥青紫外线老化的改善作用[J];石油沥青;2007年01期 |
14 |
刘成坚;;煤的化学族组成与煤的热解初探[J];广东化工;2011年10期 |
15 |
岳淑范;;核磁共振法研究沥青的结构[J];石油沥青;1989年01期 |
16 |
董喜贵,雷群芳,俞庆森;石油沥青质的NMR测定及其模型分子推测[J];燃料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
17 |
杨素;黄贤平;杨苏平;;用近红外分析方法测定重质馏份油的化学族组成[J];红外;2006年04期 |
18 |
E.A.Heintz;谭建宁;;沥青在温升老化后性质的变化[J];炭素技术;1987年05期 |
19 |
智林杰,宋进仁,凌立成,刘朗;均四甲苯改性沥青的化学结构特征[J];燃料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
20 |
杨鹏,闫锋,魏毅,文政,廖克俭;辽曙沥青老化行为的研究[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