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茎点霉毒素Ⅲ衍生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
【摘要】:为了提高草茎点霉毒素Ⅲ(2-甲基-3,5-二硝基苯甲酸甲酯)的除草活性,对其结构进行衍生优化。以邻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硝化、酯化等反应合成了34个新的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IR、1H NM R和GC-M S确证。杂草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供试杂草根的抑制率明显高于茎,在100μg/m L时,4-15、4-16和4-26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根的抑制率分别为92.8%、92.0%和87.4%,有较显著的除草活性;活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1 000 g/hm2时,4-1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反枝苋A.retroflexus的鲜重防效均达100%,有较高的除草活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1对马唐D.sanguinalis的ED50值为有效成分94.89 g/hm2。
|
|
|
|
1 |
李丹;任叶果;杨道武;雷满香;吴道新;黄明智;;N-异吲哚-1,3-二酮取代苯基-N’-苯甲酰基脲类衍生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J];应用化工;2007年06期 |
2 |
冯桂荣;霍爱新;李淑贤;张会茹;王虎群;;1-芳基-3-(1H-1,2,3,4-四唑-5-基)脲的合成与除草活性[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3 |
沈云莉;刘雪莲;;具有除草活性的吡唑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7期 |
4 |
毛宇辉;刘成荡;彭伟立;;6-氯-2-嘧啶氧基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年08期 |
5 |
杨剑;卢昌义;;玉米蛋白粉的芽前除草活性机制[J];植物保护学报;2010年04期 |
6 |
李公春;张建立;朱凤祥;杨风岭;;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
7 |
姜美锋;杨吉春;李学建;刘长令;;具有除草活性的三唑啉酮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农药;2011年01期 |
8 |
骆焱平;杨光富;;四唑啉酮衍生物的除草活性及代谢研究进展[J];农药学学报;2011年01期 |
9 |
阮朗;异(口恶)唑二羧酸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J];农药译丛;1996年01期 |
10 |
薛思佳,邹金山,杨海健;2H-1,2,4-噻二唑并[2,3-a]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11 |
薛思佳,邹金山;2H-1,2,4-噻二唑并[2,3-a]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Ⅱ)[J];农药学学报;1999年02期 |
12 |
薛思佳,管谦;2H-1,2,4-噻二唑并[2,3-a]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V)[J];有机化学;2002年09期 |
13 |
张金林,庞民好,刘颖超,张利辉,董金皋;坪草腐霉病菌毒素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条件优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4 |
朱丽华;;新型(口恶)嗪酮类除草剂的合成和除草活性[J];世界农药;2005年03期 |
15 |
杨剑;卢昌义;于兴娜;;4种玉米水解肽的除草活性及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
16 |
周叶锋;廖晓兰;;植物甲醇提取物的除草活性测定方法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年12期 |
17 |
张媛媛;罗小勇;;硬毛刺苞菊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11期 |
18 |
乌婧;王宝雷;李永红;宋海滨;王素华;李正名;;N-苄氧/烷氧苯基-4,6-二取代嘧啶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除草活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8期 |
19 |
许勇华;吕强;台文俊;唐庆红;陈杰;;N-(2,5-二氯苯基)-6-氯-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胺的合成及除草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9年02期 |
20 |
谭成侠;潘丽艳;傅寅翼;;具有除草活性的吡唑类化合物[J];世界农药;2009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