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冠层光谱与土壤供氮状况相关性研究
【摘要】:通过设置2个冬小麦品种不同氮素水平的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获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的土壤氮素、植株氮素和冠层光谱数据,通过分析土壤氮素与植株氮素间的相关关系,间接构建土壤氮素状况的光谱诊断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冬小麦各生育期冠层光谱与麦田土壤氮素含量差异显著,土壤硝态氮、碱解氮含量与冬小麦植株氮素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72以上,相关系数分别在0.72~0.84和0.75~0.82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土壤全氮含量与冬小麦植株含氮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差;研究证实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1040,680)和比值植被指数RVI(1040,680)分别与土壤硝态氮、碱解氮含量具有重要的关系。另外,基于光谱参数SAVI(1040,680)的土壤硝态氮估算模型(R~2≥0.739 6)和基于RVI(1040,680)所构建的碱解氮含量估算模型(R~2≥0.810 0)具有较好的估测能力,可以实现利用冠层光谱对土壤氮素状况的实时、快速估测。
|
|
|
|
1 |
包云轩;王莹;高苹;申双和;;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害发生规律及其气候风险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12年01期 |
2 |
文言,陈贵,阮燕晔,陈凤玉;S_(3307)浸种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1999年04期 |
3 |
马晓群;张宏群;吴文玉;戚尚恩;陈晓艺;;安徽省冬小麦品种生态气候适宜性分析和精细化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12年01期 |
4 |
刘建栋,于强,金之庆,毕建杰;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农业气象数学模型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3年01期 |
5 |
马姗姗;马世铭;张晓煜;许吟隆;王雅琼;高静;邵丹;莫志鸿;;宁夏引黄灌区近50年北移冬小麦越冬期温度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4期 |
6 |
郭兆夏,刘耀武,孙娴;渭北陕北冬春季大风分布与冬小麦北扩[J];陕西气象;1999年06期 |
7 |
张中州;张锋;赵永涛;李爱国;;2013年漯河市冬小麦低温冷害调查及预防补救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4年02期 |
8 |
燕永新;黄高宝;于爱忠;;绿洲灌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坚实度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9 |
池志新;络合微肥在冬小麦上的应用[J];新疆农业科技;1993年02期 |
10 |
王位泰;张天峰;蒲金涌;姜惠峰;黄斌;;黄土高原中部冬小麦生长对气候变暖和春季晚霜冻变化的响应[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1期 |
11 |
赛力汗·赛;薛丽华;胡锐;雷钧杰;乔旭;张宏芝;康峰;陈兴武;;滴灌条件下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研究初报[J];新疆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
12 |
李有,宁国华,施琪,王娜;冬小麦田间小气候与大气候比较研究[J];河南科学;2004年04期 |
13 |
吴军华;岳善超;侯鹏;孟庆峰;崔振岭;李斐;陈新平;;基于主动遥感的冬小麦群体动态监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2期 |
14 |
钟秀丽;王道龙;李茂松;;冬小麦品种抗霜力鉴定与霜冻害防御新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S1期 |
15 |
巨晓棠,潘家荣,刘学军,张福锁;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年03期 |
16 |
郝兰春;王焱;毕建杰;叶宝兴;刘建栋;;不同种植方式下冬小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
17 |
祖世亨,曲成军,高英姿,周永吉;黑龙江省冬小麦气候区划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04期 |
18 |
巨晓棠,刘学军,邹国元,王朝辉,张福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12期 |
19 |
许莹;马晓群;王晓东;杜世州;;安徽省冬小麦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研究[J];气象;2014年07期 |
20 |
刘敏超,曾长立,王兴仁,张福锁;氮肥施用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动态分布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