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控制时滞的车辆主动悬架随机预瞄控制
【摘要】:采用随机预瞄控制策略对存在控制时滞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研究。路面不平度被看作过滤白噪声随机过程,通过安装在车辆前部的预瞄传感器来量测车轮前方一定距离的路面变化信息。在控制器设计中,采用包含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轮胎动位移和控制力加权的连续形式性能指标,假定只有部分状态变量可以量测,而且量测噪声不能忽略。通过将连续形式的状态方程和性能指标进行离散化,并对状态向量和量测向量进行增维,这种考虑控制时滞的基于输出反馈的随机最优预瞄控制问题可以转换为不显含时滞和预瞄时间的标准LQG控制问题。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对存在时滞的车辆悬架系统进行预瞄控制器设计时,时滞量应该得到重视,尤其是在时滞量较大时。如用不考虑时滞时所设计的控制器对存在时滞的车辆悬架系统进行控制,悬架系统可能发生不稳定现象,而且预瞄时间的增长还可能导致控制效果的恶化。
|
|
|
|
1 |
李杰;秦玉英;赵旗;张伟;;虚拟激励法及在汽车振动分析中的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
2 |
喻凡,郭孔辉;结合卡尔曼滤波器的车辆主动悬架轴距预瞄控制研究[J];汽车工程;1999年02期 |
3 |
伍兴俊;郭永进;余海东;;车身板件结构对汽车行车舒适性的影响[J];汽车工程;2007年10期 |
4 |
盛云;吴光强;;汽车非线性悬架的混沌研究[J];汽车工程;2008年01期 |
5 |
刘焕领;王韬;吕冬慧;;基于Motion的摩托车多体动力学建模和仿真[J];摩托车技术;2010年07期 |
6 |
张子庆;倪计民;石秀勇;;路面激励对车用发动机动平衡特性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
7 |
张子庆;倪计民;石秀勇;王琦玮;;基于路面激励的动力总成受振特性分析及评价[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8 |
陈兵;尹忠俊;顾亮;;军用车辆悬架系统预瞄控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兵工自动化;2008年02期 |
9 |
缪赟,屈文忠,邱阳,张陵;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J];汽车工程;2001年01期 |
10 |
兰波,喻凡;车辆主动悬架LQG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4年01期 |
11 |
龙永新,叶秀清,顾伟康;ALV路径跟踪预瞄控制[J];工程设计学报;1998年04期 |
12 |
董波;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整车模型的研究[J];汽车工程;2002年05期 |
13 |
赵济海,林茂成,应国增,黄小平;路面激励工况的定义、分级与应用[J];汽车工程;1989年04期 |
14 |
李勤;某半挂拖车在运输状态下的力学分析[J];电子机械工程;1995年05期 |
15 |
檀润华,陈鹰,路甬祥;路面对汽车激励的时域模型建立及计算机仿真[J];中国公路学报;1998年03期 |
16 |
李荣利,陈升惠;路面强化系数与路面激励及车速的关系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1998年01期 |
17 |
任卫群,金国栋;可减小道路破坏性的车辆主动悬架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22期 |
18 |
李礼夫;宋俊;;基于预瞄技术的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J];功能材料;2006年05期 |
19 |
卢少波;徐中明;张志飞;马永章;;基于ADAMS的摩托车平顺性虚拟试验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7年03期 |
20 |
董红亮;邓兆祥;来飞;任夏楠;;路面激励下主动悬架和四轮转向的协调控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