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加剧已经严重威胁农业稳产高产。科学地调整播期是农业生产趋利避害的主要措施。该研究分析了黄淮海北部地区主栽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不同播期(6月5日、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和6月25日)下生育期气候资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内总活动积温和总辐射呈减少趋势,花期降水逐渐增多;降水分布受播期和年型的影响变化显著。2)播期6月15日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花期高温热害和花期连阴雨)发生频率最低。3)夏玉米产量在播期6月10日和15日时较高,且与花后≥15℃活动积温呈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P0.05)。试验结果表明,6月15日是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的适宜播期。研究结果为作物应对气候变化的播期调整提供了方法借鉴,也为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提供了播期依据。
|
|
|
|
1 |
张建萍;张永平;曹海伟;沈东杰;李艳彬;;黄淮海夏玉米商业化育种浅析与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
2 |
王更新;;黄淮海夏玉米主要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04期 |
3 |
赵杨景,陈震,李先恩,肖俊兰,赵国瑞,周爱云;黄淮海半干燥地区引种甘草的适宜播期[J];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04期 |
4 |
姜海燕;索笑笑;赵超;刘凯;张文健;李贺勤;宋希云;王建华;江绪文;;2015年我国黄淮海、华北、西南三区玉米种子质量研究[J];种子;2016年11期 |
5 |
牛峰;;黄淮海夏玉米适时晚收原因的探讨与技术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
6 |
褚荣浩;申双和;吕厚荃;李萌;谭诗琪;;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淮海冬麦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26期 |
7 |
许卫猛;魏常敏;李桂芝;宋万友;周文伟;;黄淮海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比较分析报告[J];种子科技;2017年02期 |
8 |
刘珺;田庆久;黄彦;杜灵通;;黄淮海夏玉米物候期遥感监测研究[J];遥感信息;2013年03期 |
9 |
;2020年黄淮海夏玉米生产技术[J];农民文摘;2020年08期 |
10 |
赵杨景,陈震,李先恩,陈建民,冯毓秀,张曙明,刘慧灵;黄淮海半干燥地区引种甘草的栽培技术[J];中草药;1999年01期 |
11 |
黄令;张德芳;;2015年黄淮海夏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01期 |
12 |
刘立新;;黄淮海中低产地区怎样合理施用磷肥[J];农业科技通讯;1987年05期 |
13 |
王成业;赵素琴;;黄淮海夏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年04期 |
14 |
禾军;黄淮海棉区的战略地位难以替代[J];中国棉花;1997年11期 |
15 |
张世煌;;黄淮海玉米新品种试验所暴露的问题与改革方向[J];种子科技;2013年02期 |
16 |
孙洁;;黄淮海等三区域小麦储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2年12期 |
17 |
邵群忠,马卫东,王成业;黄淮海夏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