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刘佳鸿  何奇瑾  管玥  苏成  杨夙  秦志珩  糜欣苑  潘学标  唐昕宁  闫梦玲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加剧已经严重威胁农业稳产高产。科学地调整播期是农业生产趋利避害的主要措施。该研究分析了黄淮海北部地区主栽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不同播期(6月5日、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和6月25日)下生育期气候资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内总活动积温和总辐射呈减少趋势,花期降水逐渐增多;降水分布受播期和年型的影响变化显著。2)播期6月15日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花期高温热害和花期连阴雨)发生频率最低。3)夏玉米产量在播期6月10日和15日时较高,且与花后≥15℃活动积温呈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P0.05)。试验结果表明,6月15日是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的适宜播期。研究结果为作物应对气候变化的播期调整提供了方法借鉴,也为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提供了播期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张建萍;张永平;曹海伟;沈东杰;李艳彬;;黄淮海夏玉米商业化育种浅析与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2 王更新;;黄淮海夏玉米主要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04期
3 赵杨景,陈震,李先恩,肖俊兰,赵国瑞,周爱云;黄淮海半干燥地区引种甘草的适宜播期[J];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04期
4 姜海燕;索笑笑;赵超;刘凯;张文健;李贺勤;宋希云;王建华;江绪文;;2015年我国黄淮海、华北、西南三区玉米种子质量研究[J];种子;2016年11期
5 牛峰;;黄淮海夏玉米适时晚收原因的探讨与技术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6 褚荣浩;申双和;吕厚荃;李萌;谭诗琪;;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淮海冬麦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26期
7 许卫猛;魏常敏;李桂芝;宋万友;周文伟;;黄淮海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比较分析报告[J];种子科技;2017年02期
8 刘珺;田庆久;黄彦;杜灵通;;黄淮海夏玉米物候期遥感监测研究[J];遥感信息;2013年03期
9 ;2020年黄淮海夏玉米生产技术[J];农民文摘;2020年08期
10 赵杨景,陈震,李先恩,陈建民,冯毓秀,张曙明,刘慧灵;黄淮海半干燥地区引种甘草的栽培技术[J];中草药;1999年01期
11 黄令;张德芳;;2015年黄淮海夏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01期
12 刘立新;;黄淮海中低产地区怎样合理施用磷肥[J];农业科技通讯;1987年05期
13 王成业;赵素琴;;黄淮海夏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年04期
14 禾军;黄淮海棉区的战略地位难以替代[J];中国棉花;1997年11期
15 张世煌;;黄淮海玉米新品种试验所暴露的问题与改革方向[J];种子科技;2013年02期
16 孙洁;;黄淮海等三区域小麦储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2年12期
17 邵群忠,马卫东,王成业;黄淮海夏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伟强;许波;冯晓曦;王成业;;黄淮海玉米育种面临挑战及对策探讨-以驻马店市为例[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2 李金洪;白银凤;李伯航;;黄淮海高产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作用[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3 杜明伟;任晓明;李茂营;田晓莉;段留生;李召虎;徐东永;陈谨;兰晓飞;;黄淮海棉区棉花脱叶催熟技术的初步建立[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杨立军;汪华;向礼波;危金芬;曾凡松;史文琦;喻大昭;;黄淮海及长江流域主推和后备品种的田间多抗性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董明辉;陈培峰;江贻;曹鹏辉;宋云生;顾俊荣;谢裕林;乔中英;;江苏太湖地区不同生育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对不同播期气候因子的响应[A];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6 杜霞;陈祥;孔凡磊;袁继超;;播期对川中丘区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A];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7 刘帅;李永旗;崔爱花;李直兴;谢业涛;;密度与播期互作下棉花冠层PAR时空分布特征研究[A];江西省作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8 赵庆勇;张亚东;朱镇;赵凌;陈涛;周丽慧;姚姝;赵春芳;于新;王才林;;播期与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付雪丽;赵明;贾继增;杜立丰;赵东成;;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双晚”周年超高产典型栽培技术分析[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宝元;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资源优化配置及其节水高产技术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2 尹立俊;推迟播期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3 朱元刚;推迟播期对冬小麦穗花发育的调控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4 薛红;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株高发育动态播期效应的QTL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张晓旭;黄淮海夏玉米干旱时空演变规律综合评估[D];沈阳农业大学;2020年
2 李立娟;黄淮海双季玉米关键栽培技术及产量性能和资源效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郁凌华;黄淮海夏玉米涝渍灾害影响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4 朱兴敏;播期与基本苗对淮北迟播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品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9年
5 周馨;半固态播种方式和播期对早稻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6 董庆玲;控释掺混肥与播期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7 豆攀;播期对川中丘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8 孙蒙蒙;河南省小麦主导品种适宜密度及播期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9 汪伟;播期对软米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与氮素吸收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7年
10 姚攀;大庆地区不同播期对板蓝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年
11 张立星;播期、播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12 葛艳;基于冬小麦生长前期光谱信息的播期遥感估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13 刘少坤;播期和密度对登海618高产机理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14 张恒;小麦产量比较试验分析及密度播期种衣剂处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15 苏宸瑾;杂交谷子地膜穴播方式对出苗及节水稳产效果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16 孙立臣;推迟播期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20年
17 谭鉴利;北京地区夏玉米耗水与生长规律田间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王方;缩差增效,黄淮海小麦还有潜力[N];中国科学报;2017年
2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江武 通讯员 高鹏;抗倒抗病耐旱耐高温——伟育2号在黄淮海逆市强势扩张[N];河南科技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宋国刚;看超级“玉米英雄”农大372如何赢胜黄淮海[N];河北农民报;2016年
4 记者 江娜 赵洁;专家提醒黄淮海麦区掌握好适宜收获期[N];农民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亚玲 整理;黄淮海夏玉米精量直播晚收技术[N];农民日报;2015年
6 龙新;农业部要求加强黄淮海玉米田间管理[N];农民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邓静 本报通讯员 邓美平 张兆坤 龙晓峰;藏粮于技 稳产可期[N];德州日报;2022年
8 本报记者 颜颖 吴琼;追肥抢墒不等时 稳产保供要压实[N];新华日报;2022年
9 记者 李晨;我国科学家发现杂交稻稳产高产基因[N];中国科学报;2020年
10 本报记者 杨仕智;焦作小麦稳产高产的“时代密码”[N];焦作日报;2022年
11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鞠玲玲 李林志;科技壮苗,助夏粮稳产丰收[N];烟台日报;2022年
12 ;登海1号玉米[N];农民日报;2004年
13 ;大力推广节水品种及稳产配套技术[N];河北农民报;2018年
14 本报记者 王澎;将高产与稳产绑在一起考虑[N];农民日报;2014年
15 记者 赵红梅;大力推广节水品种及稳产配套技术[N];河北日报;2018年
16 ;掖单22号玉米[N];农民日报;2004年
17 记者 张尚武 刘勇;高档优质稻稳产更有保障[N];湖南日报;2012年
18 本报记者 王玉芳;科学制定田管措施 培育冬前壮苗[N];山西科技报;2016年
19 本报记者 莫志超;黄淮海机收籽粒品种选育取得突破[N];农民日报;2016年
20 本报记者 莫志超;小麦节水稳产,水利用效率是关键[N];农民日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